巡回检查组豆瓣
《巡回检察组》:豆瓣评分背后的故事
一、分数的变迁
《巡回检察组》在开播初期,豆瓣上获得了约6.9分的评价(76523人参与评价),但此后分数持续下滑。从开播到第10集的更新,评分跌至6.6分,后续更是进一步下滑至6.4分。尽管在2021年1月大结局时,评分有所稳定,维持在6.5分左右,但整部剧的评分表现仍令人关注。
二、《人民的名义》对比下的落差
与《人民的名义》相比,《巡回检察组》的评分差距明显。作为姊妹篇,《人民的名义》在豆瓣上获得了8.3分的高分,而《巡回检察组》却仅获得6.4分。尽管有部分观众认为该剧主题和演员演技不输前作,但叙事节奏、逻辑漏洞等问题成为观众对其评价不高的主要原因。
三、观众评价的两极分化
对于《巡回检察组》,观众评价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观众对演员的演技给予高度评价,尤其是于和伟、宋春丽等老戏骨的表现备受赞誉。后半段的剧情也备受好评,高能情节和结局展现扫黑除恶的现实意义。对黑恶势力的刻画也被认为较为深刻。另一方面,观众对节奏拖沓、逻辑硬伤和剪辑混乱等问题表示不满。特别是前30集的铺垫冗长,悬疑线分散,让观众感到沉闷。而案件复审的设定也被批评为脱离现实。
四、其他值得关注的争议点
除了评分问题,《巡回检察组》还涉及其他争议点。首先是剧名与宣传问题,早期以《人民的名义2》为噱头,但实际关联性较弱,引发了观众的落差感。其次是价值观争议,部分会议场景被指“假大空”,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引发质疑。
《巡回检察组》的豆瓣评分偏低(6.4-6.7分),主要源于叙事缺陷和观众预期落差。该剧对社会问题的剖析和演员表现仍得到一定的认可。这部剧的评分及其背后的故事反映了观众对于剧情、演员表现和叙事方式的多元需求,也为我们提供了对于影视作品制作和评价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