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涉及高考的谣言都别信!
一、考前阶段谣言与骗局介绍
在考试前夕,总有一些谣言和骗局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上流传,给考生和家长带来困扰。以下是关于考前阶段的一些常见谣言和骗局。
1. 高价购买考题或答案
有些不法分子声称拥有“内部渠道”,可以提前获取高考真题或答案,诱导考生和家长通过转账购买。但实际上,高考题目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其运送全程由公安武警押运并监控,任何出售行为都是诈骗。考生和家长应该保持警惕,切勿轻信此类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法律风险提醒:购买所谓的答案涉嫌违法,如果购买的真的是高考真题或答案,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
2. 寻找丢失的准考证
网传“考生丢失准考证需紧急转发”的信息多为吸费陷阱,所留电话往往是诈骗号码。如果收到此类信息,建议考生和家长直接联系公安机关或考点核实情况,切勿随意拨打陌生电话,以免上当受骗。
3. 捡到高考试卷
声称捡到高考试卷的信息也是骗局。高考试卷的运输全程都有严密的安保措施,不存在丢失的可能。此类信息往往是博取流量或实施诈骗的手段,考生和家长应该保持警惕。
二、考中、考后阶段谣言
在考试期间和考试结束后,也有一些谣言和骗局需要注意。
4. 内部系统改分或提前查分
声称付费可以通过“后台改分”的信息都是骗局。高考成绩发布前,经过多重加密和异地备份,系统防入侵措施严格,无法人为篡改。考生和家长应该通过官方渠道查询成绩,不要轻信此类信息。
5. 评卷质量差
传言“阅卷老师赶进度乱打分”并不属实。高考阅卷实行双评机制,误差控制严格,并有质量监控程序确保公平。考生和家长应该相信评卷工作的公正性。
6. 短信通知作弊
如果考生作弊,官方会通过正式流程当面告知,不会以短信或电话私下联系。收到声称考生作弊的短信或电话,考生和家长请勿理会,以免上当受骗。
三、其他常见骗局警示
除了以上提到的骗局,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骗局也需要警惕。
7. 大数据填报志愿陷阱
部分机构宣称“掌握内部数据”,可以精准指导志愿填报,实际上往往利用公开信息包装,收费高昂且可靠性存疑。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应该依靠自己的判断和官方信息,谨慎选择咨询服务。
警方提醒:凡涉及“特殊渠道”“保证金”“保密协议”等话术的广告或信息,均为诈骗。考生和家长应保持警惕,勿轻信网络传言,可通过教育考试院等官方渠道核实信息。
在考试前后,考生和家长要保持警惕,谨慎对待各种信息和传闻,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