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送服药物易中毒
吃药,一个日常中难以避免的行为。那么,我们究竟应该用怎样的水来送服药物呢?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隐藏着不小的科学秘密。
用白开水送药,这似乎已经是一个常识。有些人喜欢使用50~60℃以上的热水来服药。他们可能并不知道,部分药品在高温下会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进而影响药物的疗效。这些反应可能会破坏药物的有效成分,甚至产生有害物质。例如助消化类药物、维生素类、止咳糖浆类、含活性菌类药物以及清热类中成药,在高温下均可能失去活性成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温开水进行送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矿泉水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用矿泉水送药却是一个不科学的做法。矿泉水中含有一些矿物质和金属离子,这些成分可能会与药物发生反应,影响药物的疗效。为了确保药物的有效性,我们应避免使用矿泉水来送服药品。
除了用白开水和矿泉水送服药物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液体也会与药物发生反应。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使用果汁、牛奶等送服药物会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或增强药效,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目前已知将近50种药物会与果汁发生反应。例如,小儿常用的退热药,以及一些治疗和预防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环孢霉素、抗生素类的红霉素、麦迪霉素、黄连素等,都会与果汁产生相互作用。
至于茶水送药,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医生都会建议患者不要用茶水送服药物,因为茶中的鞣酸容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物疗效。在某些情况下,用茶水送药也是有可取之处的。例如,对于抗过敏药,服用后白天会感到困倦乏力,不能正常工作。若用茶水送服,能减轻这些不适。
牛奶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也会带来问题。牛奶中的钙能增加强心苷的毒性,心衰病人服用洋地黄、等药物治疗时,若饮大量牛奶,容易产生中毒反应,甚至发生意外。在服药期间,我们应尽量避免饮用牛奶。
为了确保药物的有效性,我们应该谨慎选择送服药物的水。在服药期间,最好遵循医生的建议,选择正确的方式送服药物,以保证药物能够发挥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