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大学海洋大学世界排名
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再获实质性进展:海洋大学项目启动
近日,据“南方+”客户端报道,深圳在迈向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又取得了重大进展。由南方科技大学牵头筹建的海洋大学项目已经获得正式批复,标志着这一项目建议已正式进入投资建设程序。
这一消息源于南方科技大学收到的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复函,正式赋予了海洋大学项目代码。根据深圳采购网4月13日发布的招标公告,这所雄心勃勃的研究型海洋大学将对标国际一流高校,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计划从2022年开始培养学生。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全国多地都在规划或筹建海洋大学,但深圳的海洋大学项目无疑在推进速度上处于领先地位。与河北海洋大学、广西海洋学院、厦门海洋工程大学等仍处于规划或筹备阶段的高校相比,深圳海洋大学的筹建工作无疑走在了前列。
海洋大学的筹建工作不仅进展迅速,而且其战略视野和全球定位也令人瞩目。南方科技大学新闻网报道称,该校园拟选址大鹏新区坝光片区,秉承“战略引领、顶天立地、先行示范”的理念,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海洋大学。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的执行所长安然向澎湃新闻表示,该所于2019年提出了自主创办一所世界一流的国际化、综合性、研究型海洋大学的设想。公布的招标方案不仅延续了这一思路,而且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规划。
深圳海洋大学的办学定位体现了显著的“深圳特色”,致力于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深海战略、南海开发战略和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在学科设置上,它将对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核心需求,重点打造三大特色学科群。
深圳海洋大学还将面向全球顶尖大学招聘一流的师资力量。安然透露,学校将努力吸引全球的科学家、工程师、教育家等加入,并计划成建制地引进高水平的学术梯队。学校还将从世界知名的海洋高科技企业与科研机构招聘顶尖技术专家,以加强其在海洋领域的技术研究和组织领导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从中央提出支持深圳组建海洋大学到计划于2022年开始培养学生的消息传出,时间跨度不足3年,显示了深圳在推进海洋大学建设方面的决心和效率。这所新的海洋大学将成为深圳乃至全球海洋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为国家的海洋事业做出重要贡献。自2019年中央发布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来,深圳在海洋领域的布局步伐日益加快。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筹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一环深圳海洋大学,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
这一年,深圳市教育局公开了海洋大学的办学方案,并由综合开发研究院负责编制。此后,这一项目的进展频频受到关注,从选址到大鹏新区,再到具体的筹建负责人林间的亮相,每一步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林间作为国际著名的海洋地球物理学家,他的加入无疑为深圳海洋大学的筹建注入了强大的科研力量。
深圳海洋大学的筹建不仅得到了地方的强力支持,还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的联合支持。这所大学的筹建工作已经被列入了深圳市的年度工作要点,并明确提出了年内开工的目标。与此深圳市还印发了一系列规划,明确支持海洋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而在全国范围内,海洋大学的筹建热潮正在兴起。多个沿海省市都提出了建设海洋大学的计划,这不仅反映了沿海地区对海洋经济的重视,也体现了对海洋科技和人才的渴求。江苏、海南、山东等省份已经建成了海洋大学,而另一些省份的规划则将在“十四五”期间实施。
建设海洋大学并非易事。以江苏省为例,虽然其海洋经济规模庞大,但科技和人才支撑的不足成为其发展的桎梏之一。建设一所高水平的海洋大学,对于提升地区的海洋科技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其他地区的海洋大学筹建工作也面临着各种挑战。比如山东省的潍坊海洋科技大学,虽然概念提出已有数年,但仍处于筹备阶段。而河北省的海洋大学筹建工作,虽然早已列入规划,但由于面临的国家政策、省内资源整合等问题,短期内可能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深圳海洋大学的筹建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这不仅是对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有力支持,也是对中国海洋高等教育布局的重要补充。随着海洋经济的崛起,更多的地区将加入到筹建海洋大学的行列中来,为我国的海洋事业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动力。在广西,海洋资源的丰富馈赠引发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规划。两大“海洋大学”的构想已跃然纸上,北海与钦州作为北部湾的重镇,正积极准备迎接这些海洋教育的“摇篮”。北海的街头巷尾热议着未来的“广西海洋学院”,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的合并转设,更是让人们的期待值飙升。这一重要的教育转型计划,背后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以及对海洋教育资源的长远布局。
与此在福建厦门,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和海洋强市的愿景中,创办一所特色海洋大学成为关键的一环。厦门市“十四五”规划中的海洋优势学科建设,以及厦门海洋工程大学的筹建,都彰显了这座城市对海洋教育的重视与期待。
关于“海洋大学”是否会引发毕业生过剩的问题,实际上,从全国范围来看,我们的海洋大学数量仍显不足。江苏的海洋资源虽然丰富,但其海洋生产总值的排名长期落后,这其中海洋科技和人才支撑的不足成为了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建设更多的海洋大学,培养高端海洋人才,已经成为支撑海洋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对于我国而言,尽管有众多的海洋大学正在建设或已经建成,但与世界海洋大国相比,我国在海洋人才教育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总量不足、专业设置不全面、复合型海洋人才匮乏等问题依然突出。对此,创新海洋高等教育模式和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深圳的海洋大学建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它们紧紧围绕海洋关键核心科学技术问题,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基于项目的动态教学组织形态。在人才培养方面,深圳的海洋大学更是注重实践与科研的结合,鼓励学生在真实的涉海企业环境中进行任务式学习,并深入实施弹性学制,支持学生参与国家海洋科考或重大工程。这种“海洋大学+涉海龙头企业”的产教融合模式,无疑为我国其他地区的海洋大学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从广西到福建,再到深圳,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布局海洋大学的建设。这不仅是对海洋经济发展的长远布局,更是对人才培养的一次。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这些海洋大学的建成,我国的海洋科技水平将更上一层楼,为我国的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这背后,是无数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智慧与努力,是他们用前瞻性的眼光和坚定的决心,为我们铺设了一条通往海洋未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