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发病飙升 树立全程管理理念晚期肠癌生存可达30个月
近年来,全球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惊人的上升趋势。据统计,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的数量不断攀升,特别是在一些地区,肠癌的发病率甚至超过了肺癌,成为第一大致癌因素。这一严峻形势引起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万德森教授的担忧,并致力于探索解决之道。
万德森教授提出了结直肠癌防治康复全程管理的新理念。他认为,真正的攻克肠癌难题需要将预防、诊断和治疗结合起来。这一理念的提出,对于国内外结直肠科专家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香港和台湾的大肠癌发病率居高不下,甚至超过了肺癌。对此,万德森教授指出,生活饮食习惯是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遗传因素和癌前病变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虽然遗传因素无法控制,但生活行为和习惯是可以改变的,而癌前病变则可以通过筛查及时发现并治疗。
与香港的肠癌发病率上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肠癌死亡率在不断下降。这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原因是进行早期筛查。筛查可以早期发现肠癌,及时去除癌前病变,从而提高治愈率。生活方式的改善和治疗技术的进步也为美国肠癌死亡率的下降做出了贡献。
尽管肠癌是一种能防能治的肿瘤,但其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这其中的误区在于现有的诊疗方式未能及时发现并控制其源头。万德森教授强调,结直肠癌防治康复全程管理的理念有必要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像肠癌这样的慢性病,也需要像传染病一样去发现其病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万德森教授提出的结直肠癌防治康复全程管理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通过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有效结合,我们有望真正攻克肠癌难题。我们也应该重视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定期进行筛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癌前病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驾驭肠癌,阻断其上升趋势。随着全球医疗理念的进步,现在国内外的治疗策略越来越注重规范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我们的努力似乎还没有触及问题的源头。尽管国家在治疗上投入了大量资源,但预防的重要性仍然被忽视。万德森教授指出,肠癌的预防及治疗后的康复都需要我们警惕“三高一低”的生活方式,即高热量、高饱和脂肪酸、高动物蛋白和低纤维膳食。体育锻炼和体重控制也是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更令人关注的是,除了生理治疗,肠癌患者还急需人文关怀。从发病到去世,他们长期处于焦虑和恐惧的状态,心理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早诊早治方面,我们有明显的进步空间。万德森教授强调,通过早期筛查,早诊率可达80%~90%,而早期肠癌的治愈率更是高达90%。直肠指检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筛查方式,能够诊断出80%的直肠癌。这一方法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并不普遍,主要问题在于患者和医生的观念以及操作上的不便。
肠镜则是另一种重要的筛查工具。通过肠镜,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切除那些可能恶变为癌症的息肉,提高早期肠癌的诊断率。但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患者在出现症状时才来就医,早期患者不到10%。这提示我们,普及肠镜筛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美国,普遍提倡50岁以上的普通人应做第一次肠镜。而在中国,由于肠癌的发病年龄较西方早,因此提倡40岁以后就应做第一次肠镜。
结肠癌与肠癌的辨别也十分重要。右端结肠与左端结肠在生理和解剖上的差异导致了两者的症状有所不同。万德森教授强调,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及时、准确地诊断并治疗不同类型的肠癌。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规范化、微创化的手术、丰富的化疗药物选择以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都为患者带来了更长生存期。如今,晚期肠癌的中位生存期已经超过了30个月,这无疑是医学的一大进步。但我们仍需要继续努力,提高早期肠癌的诊断率,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治疗,并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这是一个长期且充满挑战的任务,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结肠癌防治的全面管理与人文关爱驾驭疾病趋势的变迁
在当下,结肠癌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趋势不容忽视,但在医疗专家万德森教授的引领下,一种全新的防治康复全程管理模式正在改变这一现状。这种管理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将预防前移,多学科规范化诊疗后监测和质量评估,从而更好地治疗病人并控制疾病发展。这是将肠癌的“两高一低”(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生存率)转变为“两低一高”(低发病率、低死亡率、高生存率)的关键所在。
万德森教授,这位出生于广东东莞的专家,拥有丰富的医学背景和深厚的学术积淀。他曾任中山大学中山肿瘤中心主任兼肿瘤医院院长,对大肠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有着深入的研究。他的主要目标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是希望通过全程管理,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使癌症患者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生活质量。这种全程管理理念的实施,涉及到的不仅是医学领域的技术应用,更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在万教授看来,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消除他们的焦虑与恐惧,同样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全程管理理念是一种跨越学科的新思路。它强调对个体或群体的疾病进行全面检测、分析和评估,对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并提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建议。这一理念不仅立足于临床医学的实践经验,还结合了预防医学和管理学的理论精髓。通过这种管理模式的应用,可以更加精准地掌握疾病的发展趋势,更有效地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万德森教授在医学领域的贡献不止于此。他在结直肠癌的预防与综合治疗的道路上持续探索和创新。他所领导的团队提出了提高大肠癌疗效的综合措施,致力于社区肿瘤防治工作,并在广州市越秀区建立了社区肿瘤防治网络。他还重视生活质量的问题,创立了我国第一所造口治疗师学校,推动我国造口康复治疗的发展。他的卓越贡献不仅体现在科研和医疗实践中,还体现在对患者全方位的关爱和人文精神的传承上。他的医德高尚和专业精神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
万德森教授的全程管理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结肠癌的防治工作。在这种管理模式的引导下,我们相信未来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将得到显著提高。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美好的愿景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