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类癌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癌症晚期 2025-08-05 10:18癌症晚期www.aizhengw.cn

关于小肠癌的治疗,手术治疗无疑是核心策略。对于早期患者,切除原发病变是最有效的手段。通过手术切除功能性癌症组织,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解除癌症综合征的困扰。即便怀疑有转移,也应积极抓住手术机会。针对不同的病变部位和大小,手术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对于肝转移癌患者,如果转移灶局限于肝的一段或一叶,可以进行肝叶或部分肝切除术,这能够显著缓解症状,甚至让患者生存多年。

对于那些无法切除的病例,我们仍然有多种选择。例如,肝动脉插管介入治疗是一个备选方案,可以考虑进行肝动脉栓塞。对于肝外转移灶,我们也应努力切除,尽管彻底切除有时难以实现。在手术中,即使不能完全切除所有的转移癌组织,也应尽可能多地切除,即使手术切口经过癌组织也无妨。这种姑息性切除往往能显著减轻患者的症状。

患有类癌综合征的患者在手术中需要特别小心,因为他们对非常敏感,容易引发支气管痉挛和低血压等危险情况。手术前需要充分准备,并给患者使用大剂量的抗血清素药物。在纠正低血压时,应使用盐酸甲氧明、间羟胺或血管紧张素等药物。

对于化学治疗,虽然癌通常对化学药物不太敏感,但对于肝脏和其他器官转移的患者,化学治疗仍然是一种选择。常用的药物有氟尿嘧啶、多柔比星和链佐星等。据报道,通过肠系膜上动脉灌注化疗对空肠癌复发有一定的近期效果,但长期效果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在治疗类癌综合征时,我们应尽量切除胃肠病变,以减少5-HT和激肽释放酶的产生或对抗其作用。许多药物可能会增加肠色素颗粒膜的渗透性或改变膜泵的作用,从而增加5-HT释放量,因此在使用时应避免或谨慎使用。对于常用的药物,如5-HT合成抑制剂、5-HT拮抗剂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激肽释放酶抑制或对抗剂也是治疗的重要手段,常用的药物有抑肽酶、氨基己酸等。

除了上述药物,还有其他药物如抗组胺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和甲基多巴等可用于治疗类癌综合征。对于那些无法耐受口服药物的患者,可以选择注射或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虽然这些药物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但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

小肠癌及其类癌综合征的治疗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手术、化学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综合应用,我们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近期有报道显示,生长抑素在癌症治疗中展现出了强大的潜力。这种物质能够有效控制癌症综合征,并有助于抑制肿瘤的扩散。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包括阻止肽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同时加速已存在的肽激素的降解,这些作用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明显的临床效益。

通过皮射150至500微克的生长抑素,每天2至3次,患者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感受到症状的缓解。许多患者发现,他们的尿液中5-HT代谢物的含量减少了一半,这无疑为他们带来了生的希望。不仅如此,生长抑素的合成衍生物SMS201-995,更能够降低血液中的5-羟色胺水平,进一步缓解症状,改善肝功能。这无疑为癌症患者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姑息治疗方法。

在支持治疗方面,我们强调高营养、高热量饮食的重要性,同时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对于贫血的患者,我们鼓励他们输血,并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在低血压的情况下,我们优先补充血容量,避免使用儿茶酚胺治疗。

针对各种症状,我们也提供了相应的对症治疗。例如,对于腹泻和哮喘发作的患者,我们会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对于心力衰竭的患者,我们会采用洋地黄化治疗,并辅以利尿剂。

放疗对于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具有显著效果。通过总量约为40至45Gy的放射治疗,许多患者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感。

至于预后,小肠癌的发展相对缓慢,其预后比小肠癌要好。预后的情况取决于原发肿瘤的位置、转移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据外国文献报道,术后5年的生存率大约在60%左右。如果进行完全根治性切除,生存率可高达95%。而对于肝转移灶的切除患者,生存率约为20%。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尿液中的5-HIAA排出量超过150mg/24h,患者的生存期可能只有一年到半年。预后不良的因素包括远处转移、核分裂指数高、多发性癌灶、类癌综合征、肿瘤大且渗透广泛等。心脏、肺和肝衰竭,或者由癌症转移引发的并发症,如肠梗阻等,也会影响患者的预后。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