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炎症与癌症的关联机制
慢性炎症的促癌作用:长期慢性炎症会导致细胞反复受损和修复,增加DNA复制错误概率,同时炎症微环境中的活性氧和炎性因子(如TNF-α、IL-6)可能直接损伤DNA或抑制免疫监视功能,促使异常细胞逃脱清除。
感染性炎症的致癌风险:约15%-20%的癌症与慢性感染相关,例如幽门螺杆菌(胃癌)、乙肝/丙肝病毒(肝癌)、HPV(宫颈癌)等,这些病原体引发的持续炎症可能逐步发展为癌症。
2. 可能癌变的炎症类型
以下慢性炎症需特别警惕:
肝炎→肝癌:慢性乙肝/丙肝可导致肝硬化,最终演变为肝癌。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可能经历“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进程。
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癌:病程超过20年的患者癌变风险可达5%-10%。
慢性炎→癌:反复炎症刺激增加癌风险。
3. 并非所有炎症都会癌变
急性炎症:短期感染或外伤引发的炎症通常不会癌变。
部分慢性炎症:如关节炎、银屑病等免疫性炎症,目前未发现明确促癌证据。
4. 预防与管理建议
控制感染源:如接种乙肝疫苗、根除幽门螺杆菌。
定期筛查:慢性炎症患者需定期随访(如胃镜、肝功能检查)。
健康生活方式:限酒、控制体重、减少高脂饮食,以降低全身炎症水平。
癌症并非单纯由“发炎很严重”导致,而是长期慢性炎症通过多重机制(如基因突变、免疫失衡)逐步演化的结果。及时干预可控的慢性炎症,能显著降低相关癌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