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宝宝维生素D的缺乏
在宝宝7个月大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症状让新手父母惊愕不已:他们的孩子玩耍时突然两眼上翻,手脚抽动,几秒钟后又恢复了正常。这一切的背后,竟是维生素D的缺乏。
维生素D缺乏症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但许多家长可能对其了解不足。维生素D的缺乏不仅会导致我们熟知的佝偻病,还可能引发一种名为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又称佝偻病性低钙惊厥。当体内维生素D不足时,血钙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可能导致全身惊厥、手足搐搦或喉痉挛等症状。这种情况多见于4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
那么,为何会出现维生素D缺乏呢?在维生素D缺乏的早期,血钙降低,但血磷正常,骨骼中的钙质无法及时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钙低于正常,从而引发手足抽搐。有些宝宝,在春夏季晒太阳增多时,如果未及时补充钙质或含钙丰富的食物,肠道钙吸收减少,血钙降低,也可能引发手足抽搐。当宝宝发热、感染或饥饿时,也可能出现一过性手脚抽搐、两眼上翻等症状。
对于如何判断宝宝的低钙惊厥,有一些明显的表现。婴儿低钙惊厥可能表现为突然的双眼上翻、面部颤动、四肢抽动等。而幼儿则可能出现手部呈“助产士手”或足部呈“芭蕾舞演员足”的典型症状。
预防宝宝频繁发生喉痉挛或手足搐搦至关重要。家长应了解维生素D缺乏的表现和主要原因。当宝宝发作时,应保持冷静,让宝宝平躺、保持房间通风、松开衣领等,同时避免强行掰开孩子屈曲的手脚以防止骨折,并寻求医疗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维生素D并非越多越好。过量摄入维生素D也可能导致中毒,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低烧等症状。长期慢性中毒可能导致组织器官钙化,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肾脏衰竭而死亡。在给宝宝补钙或服用维生素制剂时,应咨询医生了解正常用量,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控制用量。
维生素D又名钙化醇、抗佝偻病维生素,其特性是溶于脂肪和脂肪溶剂、耐热、不容易被氧化。它的主要功能是增加钙、磷在小肠内的吸收,调节钙磷的正常代谢,促进牙齿和骨骼的正常生长。
随着育儿知识的普及,科学育儿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已被广大父母所认识。编辑推荐的休完产假如何继续母乳喂养、如何按照孩子年龄补营养以及宝宝饮食新尝试等文章,都是帮助父母做好育儿工作的重要参考。更多科学育儿知识,请进入育儿频道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