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耳故障换新 板模工听见虫鸣鸟叫
电子耳:陈舜智重获有声世界的奇妙之旅
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沟通变得困难重重。对于失聪人士来说,电子耳是他们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之一。当这座桥梁出现故障时,生活可能会再次陷入寂静。幸运的是,对于陈舜智这位工地板模工人来说,一次电子耳的故障换来了一次全新的有声世界体验。
陈舜智,一名靠劳力谋生的工地板模工人,14年前失聪后依靠电子耳重新获得了声音。去年,他的电子耳出现故障,陷入了无声的困扰。在这个由于听力障碍而带来的困境中,他不仅要面对工作的挑战,还要应对人际关系的压力。失去声音的他仿佛被隔绝在人群之外,逐渐变得自卑,社交圈变得越来越窄。
幸运的是,台中慈济医院的耳鼻喉科主任吴弘斌及其团队伸出了援手。经过申请和慈济基金会的补助,陈舜智终于在今年3月换上了新的电子耳。这次换上的电子耳不同于以往,它拥有多个频道,能够更精致地呈现声音层次。对于陈舜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的升级,更是一次生活质量的飞跃。
陈舜智感慨地说,新的电子耳让他听到了更清晰、更丰富的声音。从模糊的旧电子耳到多频新电子耳,他感受到了声音世界的精彩。现在,他不仅能听到家人的声音,还能听到自然界的声音,如虫鸣鸟叫,甚至能清晰听到孙子的叫声。这一切的变化让他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和工作的动力。
吴弘斌医师指出,电子耳技术在台湾已经发展了20年。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电子耳需要更新或维修。新的手术方法注重微创,减少组织破坏和发炎、沾黏等问题。对比早期的电子耳手术,现在的手术伤口更小,只有2.5公分长,直径也缩小到了原来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这样的改变不仅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也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电子耳设备有保固期限,吴弘斌医师强调,新的手术观念不仅要把电子耳植入体内,还要考虑到未来可能出现的再次植入问题。微创方式能够减少创伤和发炎,降低沾黏的风险。这对于陈舜智和其他需要依赖电子耳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陈舜智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希望、勇气和重获新生的故事。通过电子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团队的帮助,他重新找回了有声世界的精彩。现在,他能够和家人沟通,重返职场,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这个故事也让我们明白,科技的发展能够改变生活,为更多人带来希望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