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整改不彻底 抗幽牙膏仍在疯狂暗示使用功效
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近期市场上涌现出众多宣称具有“抗幽门螺旋杆菌”等功效的口腔护理产品。国家药监局已经明确指出,这类产品的宣传缺乏科学依据,是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在国家药监局发布提醒后,虽然各大电商平台开展了一系列整治行动,但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主流平台上,相关产品仍然能够通过一些隐秘的关键词搜索到,且宣传内容存在违规现象。
整改进行时,商家巧妙转换关键词,但违规现象依然存在。近期,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发布的报告将幽门螺旋杆菌列为明确致癌物,部分商家嗅到商机,借机宣传其“抗幽牙膏”等产品。国家药监局明确指出,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存在于人体胃部,通过牙膏刷牙无法对其产生影响。这类产品更像是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而非真正解决消费者的问题。电商平台对于这类产品的管理也存在疏忽。虽然直接搜索“幽门螺旋杆菌牙膏”可能无法找到相关商品,但通过其他关键词如“幽门螺旋杆菌牙”依然能够找到相关产品。一些平台上的“达人精选”文章也在推荐这类产品,宣传其“抗幽”功效。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电商平台在监管方面仍存在漏洞。
在进一步沟通中,几款常见品牌的客服人员都向记者强调牙膏并不具有治疗功能,却采用了“预防”“辅助”等表述。这表明商家在宣传时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故意误导消费者。事实上,《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规定牙膏产品应参照普通化妆品的规定进行管理,不能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然而一些口腔抑菌膏自称是“消字号”备案的,这让消费者难以辨别产品的真实性质。
专家指出,“抑菌膏是一个灰色地带”,一些商家用口腔抑菌膏的名字来混淆概念逃避监管。真正的抗菌、抑菌效果需要让有效成分与细菌进行物理接触并能够驻留一段时间,通过刷牙来抑菌并不科学。一些所谓的冷敷凝胶也不具备清洁功能,宣传中不应出现“牙膏”字眼。国家药监局已经发布相关公告删除“医用冷敷贴”“冷敷凝胶”等品名举例,意味着市场上相关产品不能再继续使用这些名称。
面对官方“点名”,大多数产品虽然不再直接提及幽门螺旋杆菌,却将“抑菌”“去口臭”“hp”作为产品关键词继续误导消费者。专家提醒,无论是消毒品还是化妆品,都不能宣传治疗效果,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合法、不含有虚假或误导消费者的内容。电商平台作为广告发布者之一,对于平台上发布的产品信息应该加强审核和管理,避免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同时消费者在购买时也需提高警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习相关知识以便准确识别产品的真实性质和功效从而做出明智的消费选择。对于存在违规宣传的产品应当及时举报维护自身权益并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在广告的世界里,信息的清晰传递至关重要。任何模糊的宣传都可能误导消费者,侵犯他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这一点,得到了中国消费者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的肯定。她明确表示:“广告中的字眼,必须准确无误,不得模糊宣传,误导消费者。”
针对近期市场上出现的“抗幽牙膏”宣传乱象,北京大成(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谢骏荣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抗菌”、“hp”等字眼在宣传中的使用,存在模糊宣传、引人误解的情况。特别是当“抗菌”中的“菌”被定义为广义的细菌,而“hp”通常指的是幽门螺旋杆菌时,这种宣传更是让消费者产生误解。
在消费者投诉平台上,近半年来已出现多起针对“抗幽牙膏”的投诉。有消费者在拼多多平台的大药房旗舰店购买了相关牙膏后,发现其效果与商家宣传的相差甚远。谢骏荣表示这种情况就属于典型的虚假宣传。一些牙膏产品还通过品牌名暗示“抗幽”功效,如“幽螺莎星”、“必幽停”、“净幽灵”等。这些品牌命名违反相关规定,违反了即将出台的《牙膏监督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规定,牙膏命名涉及功效宣称内容的,必须真实有效,且不得超出功效分类目录确定的允许宣称范围。
对于电商平台是否需要承担“抗幽牙膏”宣传乱象的责任,谢骏荣明确表示平台对此有注意义务。他认为平台应该对商家和商品进行日常审核和管理,确保商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陈音江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她认为一旦平台上的商家出现欺诈消费者、虚假宣传的行为,尤其是涉及消费者生命健康的产品,平台应及时采取措施,否则可能要承担连带责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广告无处不在,而真实、准确的广告信息对于消费者来说至关重要。作为平台和商家,应该严格遵守广告法规,确保宣传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误导消费者。而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应该提高警惕,理性消费,遇到虚假宣传时,要敢于维权,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营造一个诚信、和谐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