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复发是肿瘤治疗中的重大挑战,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各类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案不断涌现。将系统梳理当前癌症复发治疗领域的药物进展,包括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中药辅助治疗等多个方面,为临床实践和患者选择提供参考。
免疫治疗新突破
免疫治疗已成为复发/转移性癌症的重要治疗手段,近年来多项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卡度尼利单抗:作为全球首个靶向PD-1/CTLA-4的双特异性抗体,在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发布的《复发转移性宫颈癌诊疗指南(2025版)》中获得最高级别的1类推荐。该药物打破了传统化疗瓶颈,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客观缓解率和完全缓解率,同时不良反应可控。与传统PD-1单药治疗不同,它实现了全人群覆盖,即使PD-L1表达阴性的患者也能获得显著生存获益。
艾可瑞妥单抗联合疗法:1/2期EPCORE NHL-2试验显示,在传统的R-ICE挽救治疗中加入艾可瑞妥单抗,对复发或难治性DLBCL患者效果显著。中位随访11个月时,联合方案在全部患者中的总缓解率(ORR)达到87%,完全缓解率(CR)为65%。不同情况患者都能从中受益,一线治疗12个月内疾病进展的患者ORR和CR率分别为85%和55%;一线治疗12个月后进展的患者,这两个比率分别为91%和82%。
靶向治疗进展
靶向治疗在癌症复发防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氟唑帕利:作为中国首个原研PARP抑制剂,在FZOCUS-3研究中治疗≥2线BRCA突变的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客观缓解率(ORR)高达69.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长达12.0个月。III期FZOCUS-2研究表明,氟唑帕利用于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的维持治疗,能够带来显著PFS获益(15.7 vs. 5.5个月)。III期FZOCUS-1研究则显示,氟唑帕利用于一线维持治疗能为新诊断晚期卵巢癌患者带来显著PFS获益。
塔奎妥单抗联合西替利单抗:2025年欧洲血液学协会大会公布的1b期TRIMM-3试验结果显示,对于接受该联合疗法治疗的复发/难治性多发性瘤患者,出现了持久缓解的情况。在中位随访11.5个月时,总体人群(n=44)中该联合疗法的客观缓解率(ORR)为70.5%,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及以上的比例为65.9%;完全缓解(CR)率为6.8%。首次缓解的中位时间为1.9个月,最佳缓解的中位时间为4.0个月,缓解的中位持续时间(DOR)为16.8个月。
新型治疗技术
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日本研究显示,在复发头颈部癌治疗中,硼药硼法兰(B)联合中子照射方案表现出色。在154例可评估患者中,总体完全缓解率为46.1%。其中鳞状细胞癌患者总有效率为72.3%(完全缓解率46.0%,部分缓解率26.3%);非鳞状细胞癌患者完全缓解率为47.1%,总有效率为64.7%。鳞状细胞癌患者的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8.8%和60.7%;非鳞癌患者1年总生存率高达100%。
中药辅助治疗方案
多项研究表明,某些中药在辅助抗癌和防止复发转移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黄芪:被李时珍称为"补气第一药",性微温,对五脏亏虚有补养作用。与现代免疫调节药物不同,黄芪补气力度绵柔稳健,不会出现"补不进去"的情况,适合肿瘤患者长期调理。
当归:能帮助患者提高免疫力,恢复元气,尤其适用于中晚期癌症患者手术、放疗、化疗后的虚弱状态。研究表明其对各种肿瘤的治疗均有辅助作用。
藤梨根:性凉,味酸涩苦,具有败毒抗癌、清热消肿、健胃祛风除湿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藤梨根能诱导癌细胞凋亡,防止正常细胞突变,具有一定抗肿瘤转移作用。
临床实践建议
针对癌症复发防治,临床专家提出以下重要建议:
1. 定期复查:身体状况较好时可适当延长复查间隔,但术后或治疗刚结束时必须严格按医嘱定期复查。复查是早期发现复发迹象的关键。
2. 生活方式管理:肺癌患者绝对禁止吸烟,消化道肿瘤患者避免饮酒,免疫力低下患者不能过度熬夜或疲劳。健康饮食和适当运动对预防复发至关重要。
3. 治疗规范性:必须严格按照医嘱完成全部治疗疗程,不能因症状减轻而自行中断治疗。不规范的治疗会增加复发风险。
4. 高危癌症特别关注:癌、小细胞肺癌和低分化胃癌等复发率较高,即使完成治疗也需要长期监测和辅助治疗。
5. 个体化用药:中医强调辨证施治,中药使用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不存在"一刀切"的通用方案。
癌症复发治疗已进入精准医疗时代,各类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最佳治疗效果往往需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策略。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创新疗法将不断涌现,进一步改善复发癌症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