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康复者
走进云南省大理市凤仪镇的黄草坝康复村,80岁的徐奶奶虽然双目失明,手脚严重残疾,但她依然坚韧地生活在这里。自从50年前因麻风病搬进这个村庄后,她从未离开过,亲人也从未探望。在这个村庄里,许多人都像徐奶奶一样,身体有着不同程度的残疾,但他们依然坚持劳动自给自足。
不远处的山石屏疗养院,虽然这里的老人们也经历了与麻风病的斗争,但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展现出了不同的生活面貌。在这里,康复者们种植粮食、蔬菜、水果、坚果等经济作物,饲养禽畜,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还能将产品出售增加收入。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刚刚过去,我们回顾麻风病的历程,感慨万千。在古代,麻风病患者往往受到残酷对待,被遗弃甚至被烧死。如今,随着特效药物和治疗方法的出现,麻风病已不再可怕。只要及时发现,简单的药物治疗就能根治,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
黄草坝康复村虽然隐蔽在高山上,但那里的老人们依然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他们居住在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土房里,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坚韧和希望。志愿者们的到来,为他们带来了温暖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
与黄草坝相比,同属大理州的洱源县山石屏疗养院则是另一番景象。这里的康复者们已经过上了完全正常的生活,他们的二代、三代已经走出这里,在外读书、就业。疗养院里已经走出了好几位大学生,还有一名研究生。
李桂科医生是这里的全科大夫,他见证了山石屏疗养院的变化。他说,当年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歧视,但现在社会对麻风病人的歧视已经日渐减少。疗养院的老人们自己种植作物,饲养禽畜,实现了自给自足。他们还种植了一片山林地和可耕地,通过出售产品增加收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山石屏疗养院最终也将消失。等这一批老人都离世后,“麻风村”这个概念也将逐渐消失。我国现有22万麻风病治愈存活者中超过10万人存在不同类型的可见畸残,但他们的故事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在这个特殊的村庄里,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坚韧和希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