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垂体瘤三大主要治疗法介绍
垂体瘤:深入解析治疗策略
垂体瘤,这一在垂体前叶发生的常见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且绝大多数为良性。作为一种内分泌疾病,垂体瘤对人们的内分泌功能产生深远影响,引发一系列内分泌症状。面对这一疾病,我们有哪些有效的治疗策略呢?接下来为您深入解析。
一、手术治疗:
除催乳素瘤首选药物治疗外,多数垂体瘤,特别是那些压迫中枢神经系统和视神经束的大腺瘤、功能性肿瘤,当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时,均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愈率在70%~80%之间,复发率约为5%~15%。对于鞍内肿瘤,通常采用经蝶显微外科手术来切除微腺瘤。尽管手术风险较低,死亡率小于1%,但大腺瘤尤其是向鞍上或鞍旁发展的肿瘤手术难度加大,术后并发症增多,死亡率可能高达10%。
二、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如高能离子照射、直线加速器治疗等,虽在缩小肿瘤、减少激素分泌方面有一定疗效,但对于迅速解除邻近组织结构的压迫并不满意。放疗后,腺垂体功能减退是常见的副作用,且随着时间推移,功能减退可能加重。放疗常作为手术治疗的辅助手段。伽玛刀治疗垂体瘤的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放疗的副作用包括腺垂体功能减退症、视神经炎、视力减退、脑萎缩和认知减退等。
三、药物治疗:
对于催乳素瘤,药物治疗是首选。溴隐亭是一种有效的药物,能使血中催乳素水平降至正常,使肿瘤缩小。其疗效优于手术,但停药后可能再次出现高催乳素血症和肿瘤增大,因此需要长期服用。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培高利特和卡麦角林也表现出一定的疗效。值得一提的是,溴隐亭在妊娠期间应用的安全性相对较高,但为安全起见,妊娠期仍建议停止使用。
垂体瘤的治疗策略包括手术、放射和药物三种方式。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医生建议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随着医学的进步,我们对垂体瘤的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有效的治疗手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