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掏耳朵掏出癌症风险 如何正确掏耳朵

癌症预防 2025-07-19 14:25癌症预防www.aizhengw.cn

爱干净的人,连耳朵的细节都不肯敷衍。他们勤快地掏耳朵,确保不留一丝秽物。尽管我们常常有掏耳朵的习惯,却未必明了其中隐藏的健康风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常掏耳朵背后的潜在危害。

健康的耳道具有自洁功能,无需频繁掏取。耳屎,学名“耵聍”,是外耳道软骨部上的耵聍腺所分泌的淡黄色黏稠液体。它承担着保护耳朵的重要任务。

常掏耳朵却可能引发癌症风险。很多人习惯用各种工具掏耳朵,甚至养成无事便掏的习惯。这不仅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还可能将细菌带入耳道,引发疾病。外耳道皮肤非常脆弱敏感,与软骨膜紧密相连,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一旦掏耳不当,便可能引起外耳道发炎、溃烂,甚至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听力受损。更为严重的是,频繁掏耳可能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虽然属良性肿瘤,但切除后极易复发,多次复发甚至有恶变为恶性肿瘤的风险。

虽然“耳屎”名字不好听,但它对耳朵的保护作用不容忽视。外耳道内的分泌物呈弱酸性,味道苦涩并有一定挥发性,能阻止小虫飞入,保护耳道皮肤。最好不要经常抠挖。实际上,耳垢会随我们日常活动自动排出体外。如果需要清理,可以用手在耳外侧轻揉,或用棉签轻轻擦拭,避免深入以免伤及鼓膜。

那么,如何正确掏耳朵呢?

最好使用棉棍在外耳道轻轻转动,然后耳朵朝下,让耵聍自行出来。避免使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掏耳。不要形成挖耳习惯而频繁挖耳。一般一周左右一次即可,但在灰尘较多的环境或“油耳”的人可以适当缩短清理频率。如果长期不掏耳朵,可能形成耵聍栓塞,这时应到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一般而言,耳屎不必人工清除,它会在日常活动中自动排出。

如果耳朵实在很痒,可以按照以下方法缓解:剪掉牙签的尖头,用脱脂棉裹住,蘸取75%的酒精溶液,轻轻擦拭外耳道瘙痒的地方。力度要轻柔,如果控制不好可以请家人帮忙。这样既能止痒,又能起到消毒作用。如果耳垢太硬,无法排出,不要自己随便处理,最好去医院取出。

保护耳朵的健康至关重要,正确的护理方式能有效避免潜在风险。让我们养成良好的耳朵护理习惯,保持听力健康。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