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被低价药“惊呆”的场面应该更多些
近日,云南大理的张先生因感冒前往大理州人民医院开药。当他看到处方上显示的阿莫西林胶囊药品价格仅1.73元一盒时,他愣住了。他反复核对,确认这确实是他平时熟悉的、价格曾高达十多块的药物,而现在,它的价格竟然不到两块。张先生的这一惊讶反应,在朋友圈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切的惊喜变化,得益于药品的集中带量采购。
张先生的“惊呆”,其实已经成为了众多患者的常态反应。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谈判已经历了六轮,前五轮共涉及218种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超过50%,累计节约费用高达约2500亿元。最近公布的第六轮谈判结果更是令人振奋,67个谈判品种的平均降幅达到了惊人的61.7%。一些药品的价格如同“跳水”般急剧下降,患者的药费负担明显减轻。这种前所未有的场景让受益的患者感到惊喜,甚至有些不敢置信。
除了药价的惊人下降,曾经消失在市场中的家庭常备良药,如今也重新获得了生命力。集中带量采购谈判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解决了廉价好药的短缺问题。包括阿莫西林、甲硝唑等在内的常见药物和低价位药物在谈判成功后被纳入了医保目录。这不仅让药价更加亲民,还大大缓解了廉价药物难以购买的问题。
每轮带量采购谈判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具有明确的针对性。最近的第六轮谈判更是针对天价药物进行谈判,成功将一款70万一针的罕见病药物谈进目录,虽然120万一针的抗癌神药未能成功,但这种向天价药挑战的勇气令人钦佩。国家药品谈判始终关注民众的需求,针对民众在用药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展开谈判,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让民众感到惊喜。
减轻药费负担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国家医保局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完成500种药品的集中带量采购工作,但这只是冰山一角。为了确保更多患者受益,需要加大国家药品带量采购的力度和进度,同时鼓励地方性谈判作为国家谈判的补充。例如,“三明采购联盟”内的16个省份的27个地市正在开展小品种药品的跨区域集中带量采购,这种补充性模式值得推广和完善。
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患者被低价药物“惊呆”,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药品集中采购带来的实惠。当这种场景变得司空见惯时,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药品集中采购模式的巨大潜力得以发挥。在这样的模式下,再小的群体也不会被放弃,我们将共同迎接一个更加公平、健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