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针对天价微博拟制定相关规范
微博巨费引热议:“史上最贵微博”背后的出国手机上网收费迷局
近日,编剧金娜因在莫斯科发数条微博被中国联通收取了高达3900元的上网通信费,此事在网络上迅速发酵,被网民戏称为“史上最贵微博”。此事不仅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更引发了对出国手机上网收费问题的关注。
随着中国联通与金娜的当面协商和解,事件迎来转机。联通方面不仅接受了金娜的建议,拟降低消费门槛并研究流量异常提醒机制,还展示了其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这场“天价微博”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在国外使用手机上网,是否真的会如金娜所言产生天价上网费?移动运营商如何才算尽到对消费者的事先告知义务?在费用产生过程中又如何及时提醒与预警?作为消费者,我们又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实际上,“天价流量费”的产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舒华英指出,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频繁使用智能手机浏览网页、收发邮件、使用微博、观看视频都会产生大量流量和费用。之所以国内手机上网流量费用相对较低,是因为有相对优惠的包月套餐。而在国外,由于使用的是当地运营商的网络,费用受到与境外运营商的结算价格影响,其中大部分费用需要支付给境外运营商。
舒华英还提到,各国电信行业竞争格局不同,中国用户在当地使用移动电话的业务量大小也影响费用。例如,中国联通在俄罗斯的手机上网费1KB流量为0.1元,而在欧洲则只需0.01元。智能手机的推送功能可能导致即使未主动使用网络也会产生流量。针对这一问题,舒华英建议用户在境外最好关闭数据漫游功能,如有必要可设置为手动选择是否上网,以规避不必要的费用。
此次事件不仅揭示了出国手机上网收费的一些内幕,更是提醒广大消费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移动网络使用的相关知识。作为移动运营商,也应更多地考虑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完善提醒机制,真正做到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安心畅游网络世界。此次事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期待移动通讯行业能在保障消费者权益方面作出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