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急救拥抱技术抓住黄金4分钟的每一秒

癌症诊断 2025-05-30 07:15肝癌症状www.aizhengw.cn

腾讯急救队的故事:拥抱技术,守护生命

一场成功的救援背后,蕴含了无数的因素和努力。人、物、时间,缺一不可。这是腾讯急救队深刻理解的道理。回忆起那个冬夜的救援行动,队长易杰仍然心有余悸。尽管后来也救过其他人,但那次的经历让他意识到,仅仅依靠人力和运气,是远远不够的。

那个春夜,灯光下的公园田径场,易杰正在跑步,突然接到朋友的通知,有人昏倒在地。他立即跑过去,发现一名中年男性脸色惨白,昏倒在地,脸上擦破了皮。情况危急,幸运的是,附近有一名医生正在使用AED等仪器进行急救。易杰凭借他学到的急救知识和红十字会的急救证书,主动协助医生进行心肺复苏。经过几分钟的急救,倒地者恢复了反应。

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巧合很难遇到。现实中,更多的情况是急救志愿者数量少、急救知识普及程度不高、设备调度的能力不足等问题阻碍着救援的成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报告显示,中国每年有54.4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抢救成功率却不足1%。心脏骤停患者如果在“黄金4分钟”内得到及时的AED除颤和心肺复苏,患者存活率会大大提高。AED被誉为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救命神器”。

在这样的背景下,腾讯启动了一项应急项目,通过技术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让AED设备、急救志愿者和急救知识普及起来。在腾讯大厦内,AED设备离员工最近只有20米,半分钟内可以取到。员工只需掏出手机扫“急救二维码”即可呼叫援助。今年夏天,一名腾讯员工在休息区感到不适,触发了内部的急救机制,安保迅速带着设备和志愿者赶到现场。他们在各地的152个楼层进行了演练,结果显示响应率高达96.1%,急救员平均62秒到达,AED设备89秒到达。这一切得益于腾讯的努力和技术的力量。

腾讯的急救队一直在思考如何守护职场的安全,如何将人、机、系统三者之间的联接做得更好。通过几个月的研发测试,他们推出了一个集定位、求救、发布等功能为一体的应急响应系统急救码关联的小程序。这个程序可以迅速将信息推送给同楼层的急救志愿者和物业安保人员,实现“黄金四分钟”的救援。腾讯的每一个新员工都要接受专业的急救培训,每一层楼接受培训的员工至少要达到10%的覆盖率。他们希望做到“人人都是急救员”,从而影响和帮助更多的人。黎琳表示去年一年就有接近两万人接受了培训。这些志愿者不仅在公司内部进行救援,也在社会上参与现场抢救过多次。他们正在建立连接救助者志愿者设备的应急开放平台,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救援中来。他们的目标是让“救”在身边的社会化成为可能。马化腾,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表达了他们对于应急响应系统的热切关注和大力支持。他们不仅计划将这一系统作为培训课程捐赠给中小学生和社会各方,还打算在公共场所捐赠相应的设备,并正与志愿者联盟紧密合作。这一行动彰显了腾讯利用科技力量解决社会应急问题的决心。

腾讯的应急开放平台旨在构建一个民间的、全球化的科技向善平台。其目标并非解决所有类型的应急事件,而是希望实现一个场景:当有人遇到紧急事件时,社会上的多数人能主动伸出援手,并且当他们伸出援手时,相应的设备和资源能够及时到达。这种善举不仅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还能获得精神和物质层面的奖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腾讯已经开始深耕社会应急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例如,在心脏骤停急救和AED领域,这是一个需要快速救援且对设备和时间要求极为严苛的场景。为此,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在南京大学捐赠了150台AED设备,并上线了应急平台,实现了求助者、志愿者、设备之间的在线联动。

最近,腾讯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推出了一项新的应急响应系统演习,并同步上线了一款名为“急救互连”的小程序。这个小程序拥有多种功能,包括紧急情况下的呼救、在线急救指导等。一旦校园内发生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师生可以通过这个小程序发出呼救信息,系统会迅速响应并调动附近的志愿者和设备前往现场。对于听障人士或听力退化的老年人,该平台也提供了文字呼救的功能,确保他们能够实现自主的120急救报警。

目前,南京大学正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包括培训校内志愿者、教职工以及启动学生志愿者招募等。腾讯的应急开放平台已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关注,第一个周末就有139人报名参加。

滕超表示,除了向中小学捐赠AED设备外,他们还在思考如何将这一系统逐步推向全国,同时解决志愿者保障和激励体系、应急内容科普、硬件等一系列问题。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提供生命、健康和财产的保障感,让社会更加安全。腾讯不仅仅是在孤军奋战,越来越多的部门和企业都愿意与他们一起,共同为社会的安全和和谐做出贡献。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