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囊性癌有哪些症状表现
深入了解腺样囊性癌:特点与应对之策
腺样囊性癌,也被称为圆柱瘤或圆柱瘤型腺癌。这一病症首次由Billroth报道,其起源存在多种观点,可能来自涎腺导管,也可能源于口腔粘膜的基底细胞。
一、神经扩散的风险
患者可能出现各种神经症状,如疼痛、面瘫、舌麻木或舌下神经麻痹。在腭部,肿瘤甚至可能沿着腭大神经侵入颅底。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特别小心,确保切除翼腭管以及其中的肿瘤组织。对于颌下腺和上颌的肿瘤,手术同样需要追踪性切除相关的舌神经和神经组织。
二、极强的浸润性
该肿瘤与周围组织的界限模糊,即使在显微镜下,也难以区分。手术中确定正常周界十分困难,除常规扩大手术范围外,术中还需进行冰冻切片检查。跳跃性的瘤细胞浸润使得情况更为复杂。
三、血管入侵与血行性转移
该肿瘤易于侵入血管,是造成血行性转移的主要原因,转移率高达40%,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转移率最高的之一。肺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转移可能发生在原发灶切除后或复发时,甚至可能在原发灶治疗后多年才出现。患者应定期接受胸片检查,以监测肺转移情况。术后化疗有助于预防血行性转移。
四、颈淋巴结转移率较低
该肿瘤的颈淋巴结转移率较低,一般无需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但舌根部的腺样囊性癌除外,其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此时可以考虑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
五、腔内的浸润
肿瘤细胞可能沿着腔浸润,且这一过程在X线片上可能无明显表现。不能单纯依赖骨质破坏来判断肿瘤是否侵犯。
六、放疗的局限性
单纯放疗并不能根治腺样囊性癌,但配合术后放疗可以显著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由于腺样囊性癌手术常难以完全切除,常有瘤细胞残留,术后通常需要配合放疗。
七、远处转移灶的处理
对于实性型以外的腺样囊性癌,即使出现肺转移,如果原发灶可以根治,仍应考虑手术治疗原发灶。由于肺部转移灶进展缓慢,患者可以长期带瘤生存。
理解并关注这些要点,有助于患者和医生更好地应对这一复杂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