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及癌症护理综述 癌症护理常规

癌症诊断 2025-08-06 19:38肝癌症状www.aizhengw.cn

癌症护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生理、心理、社会支持等多方面内容,旨在为癌症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照护。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护理理念的发展,癌症护理已经从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方位关怀。将系统介绍癌症护理的常规内容、进展及未来趋势,为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提供专业参考。

癌症护理概述与核心原则

癌症护理是针对癌症患者特殊需求发展起来的专业护理领域,其核心目标是缓解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并支持治疗过程。现代癌症护理理念强调"全人护理",即同时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交和精神需求,而非仅仅聚焦于疾病本身。这一理念在2025年癌症护理患者关怀计划中得到充分体现,该计划旨在通过系统性、多层次的措施,建立完善的患者关怀体系,确保患者在抗癌道路上获得全方位的支持。

癌症护理的基本原则包括个性化、科学性、人文关怀和多学科协作。个性化原则要求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护理方案,考虑癌症类型、分期、治疗方案、身体状况及个人偏好等因素。科学性原则强调护理措施应基于医学证据,如遵循NCCN等权威指南的建议。人文关怀原则注重维护患者尊严,尊重其价值观和选择权。多学科协作原则则需要护理人员与医生、营养师、心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员紧密合作,为患者提供整合式照护。

癌症护理的范围涵盖从诊断到治疗再到康复的全过程,涉及门诊、住院、康复中心、社区医疗等多个环节。特别关注特殊群体如老年患者、儿童患者和慢性疾病合并患者,确保护理的多样性和包容性。随着癌症生存率的提高,康复期护理和长期随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并管理可能的长期治疗副作用。

癌症患者的生理护理常规

癌症患者的生理护理是基础性工作,涉及症状管理、治疗副作用应对、生活护理等多方面内容,旨在减轻患者身体不适、维持基本功能并预防并发症。

疼痛管理与控制

癌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也最恐惧的症状之一,约60-80%的晚期患者经历中重度疼痛。有效的疼痛管理应遵循WHO三阶梯止痛原则:轻度疼痛使用非类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中度疼痛使用弱类药物(如可待因、);重度疼痛则使用强类药物(如、)。关键原则是"按时给药"而非"按需给药",研究表明无论给药当时是否发作疼痛,按时使用镇痛药更安全有效,并且所需要的镇痛药强度和剂量也可以降低。

疼痛评估是管理的基础,常用工具包括:

  •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一条10cm横线,左端为无痛(0分),右端为剧痛(10分),患者根据自我感觉标记位置
  • 数字评分法(NRS):0-10分描述疼痛强度
  •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适用于沟通困难患者
  • 辅助药物如抗焦虑药、抗抑郁药和激素可提高镇痛效果。护理人员还需密切监测药物副作用,如便秘、恶心、嗜睡等,及时调整方案。非药物方法如放松训练、冷热敷、针灸等也可作为补充。

    营养支持与饮食护理

    癌症及其治疗常导致食欲下降、味觉改变、消化吸收障碍等营养问题。护理措施包括:

  • 应对味觉改变:进餐前漱口增加味觉敏感度;口干患者可利用汤汁增加食物湿度;口苦患者避免苦味食物如苦瓜、茶;对甜酸敏感度减弱者可加强糖或柠檬调味;金属味患者使用非金属餐具并添加酸性果汁
  • 增进食欲:创造愉快就餐环境;小份量多餐次;优先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如鸡肉、鱼肉、蛋类、乳制品;根据患者喜好调整烹饪方式
  • 特殊状况处理:化疗患者常吃动物肝脏、猪血、瘦肉等维持血细胞功能;口腔黏膜炎患者选择软食或流质;腹泻患者避免高纤维、油腻食物
  • 营养评估应定期进行,包括体重变化、血液指标等。严重营养不良者需考虑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基础生活护理与并发症预防

  • 皮肤护理:放化疗易致皮肤干燥、脱皮,需使用安全保湿产品;长期卧床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骨突处使用软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
  • 口腔护理:每日口腔清洁;口唇涂抹植物油防干裂;黏膜完整者可含酸性果汁刺激唾液分泌
  • 活动指导:根据体力状况制定个性化活动计划,条件许可者每周3-5次有氧运动如步行、骑车,每次30-45分钟
  • 环境管理:保持室温18-24℃(老年人22-24℃),湿度50-60%;每日通风;定期消毒;及时清除排泄物
  • 癌症患者的心理社会支持

    癌症诊断往往引发患者强烈的心理反应,有效的心理社会支持是癌症护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心理状态显著影响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负性情绪可抑制免疫功能,妨碍治疗效果。

    心理护理策略

    癌症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轨迹包括:

  • 诊断初期:震惊、否认("这不可能是真的")、多疑("一定是误诊")
  • 治疗阶段:焦虑(特别是治疗前)、抑郁(尤其面对副作用时)
  • 康复/晚期:对复发/死亡的恐惧、存在性困扰("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 针对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护理人员可采取以下干预措施:

    建立信任关系是和蔼态度、专业能力和责任心的综合体现,是心理护理的基础。主动倾听、保持眼神接触、适当肢体接触(如握手)都能传递关怀。

    心理疏导技术包括:

  • 移情法:设身处地理解患者感受,如"这一定让您感到很难受"
  • 暗示法:通过积极语言暗示治疗效果,如"很多患者对这种药物反应良好"
  • 开导法:理性分析问题,纠正错误认知
  • 集体心理治疗:组织同病种患者交流,获得同伴支持
  • 宗教/灵性支持对部分患者有帮助,如佛教徒可诵经抄经,基督徒可祷告读经,无宗教信仰者也可通过《道德经》等经典获得心灵慰藉。

    家属心理支持同样重要,指导家属识别患者心理变化,学习沟通技巧(如避免虚假安慰"别担心",而是承认"这确实很难"),避免将自身焦虑传递给患者。

    社会支持系统构建

    强大的社会支持能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应:

  • 评估支持系统:了解患者的家庭结构、经济状况、主要照护者能力
  • 激活支持资源:动员亲友轮班陪伴;联系病友团体;转介社会工作者获取政策资源
  • 家属教育:培训基本护理技能;指导情绪管理;提醒照顾自身健康
  • 特别关注独居、经济困难、外地就医等弱势患者,协助申请医疗救助、提供就医便利信息。2025年癌症护理计划强调建立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弥补当前支持不健全的问题。

    癌症治疗专项护理

    不同类型的癌症治疗带来特定的护理需求,了解这些专项护理有助于更好地支持患者完成治疗并管理副作用。

    化疗护理要点

    化疗药物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影响正常细胞,产生一系列副作用。护理重点包括:

    抑制管理

  • 监测血常规,白细胞低于3×10/L时实施保护性隔离,血小板低于50×10/L时预防出血
  • 饮食上增加动物肝脏、猪血、黑芝麻、莲子、大枣等补血食物
  • 避免生冷食物,注意餐具消毒,预防感染
  • 消化道反应控制

  • 恶心呕吐:化疗前使用止吐药;少量多餐;避免油腻;尝试姜茶、薄荷等自然止吐方法
  • 腹泻: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选择低纤维食物如白粥、面条;避免牛奶等产气食物
  • 便秘:增加水分和膳食纤维;适当活动;必要时使用缓泻剂
  • 静脉通路护理

  • 评估药物刺激性,选择合适静脉通路
  • 中心静脉导管(如PICC)需定期维护,观察有无感染、血栓迹象
  • 如发生外渗,立即停止输液并按药物性质采取相应措施
  • 放疗护理重点

    放疗副作用与照射部位密切相关,常见护理问题包括:

    皮肤反应

  • 保持照射野皮肤清洁干燥
  • 避免摩擦、搔抓;勿使用肥皂、酒精等刺激性产品
  • 穿着柔软棉质衣物
  • 出现干性脱屑可涂无刺激性保湿剂,湿性脱屑需专业处理
  • 黏膜炎护理(头颈部放疗常见):

  • 每日盐水或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多次
  • 使用软毛牙刷,避免损伤黏膜
  • 选择温凉软食或流质,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 疼痛明显时可使用表面剂
  • 疲劳管理

  • 计划每日活动优先级,保留精力给最重要事项
  • 白天短时间小睡(不超过30分钟)不影响夜间睡眠
  • 温和有氧运动如散步反而有助于减轻疲劳
  • 围手术期护理

    术前准备

  • 心理准备:解释手术过程和预期效果,减轻焦虑
  • 生理准备:呼吸训练、床上排便练习;禁食禁饮指导
  • 营养支持: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手术耐受性
  • 术后护理

  • 生命体征监测,特别是呼吸、循环功能
  • 伤口护理,观察有无渗血、感染迹象
  • 引流管护理,记录引流量和性质
  • 早期活动预防血栓和肺部并发症
  • 康复训练

  • 呼吸训练:深呼吸、咳嗽排痰练习
  • 肢体功能锻炼:特别是乳腺癌术后上肢康复
  • 造口护理(如肠癌术后):指导造口袋使用和皮肤保护
  • 癌症护理评估与个性化计划制定

    系统全面的护理评估是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的基础,有助于早期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癌症护理评估应是动态过程,随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阶段推进而不断调整。

    综合评估内容与方法

    生理功能评估

  • 疼痛评估:使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或NRS(数字评分)量化疼痛强度,记录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加重缓解因素
  • 营养评估:包括体重变化(近1月下降>5%为警示)、BMI、血清白蛋白等指标;观察食欲、咀嚼吞咽能力、消化道症状
  • 体力状况评估:采用ECOG评分(0-5级)或Karnofsky评分(0-100分):
  • ECOG 0:正常活动
  • ECOG 1:症状轻微,可自理但不能体力劳动
  • ECOG 2:卧床时间<50%,需部分协助
  • ECOG 3:卧床时间>50%,完全不能自理
  • ECOG 4:完全卧床
  • 治疗副作用评估:根据具体治疗方案评估预期和实际出现的副作用,如化疗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变化
  • 心理社会评估

  • 情绪状态:观察有无抑郁(如持续低落、兴趣丧失)、焦虑(如紧张不安、心悸失眠)表现
  • 认知反应:评估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是否存在不合理信念(如"癌症等于死亡")
  • 应对方式:了解患者惯用的应对策略(积极面对还是逃避否认)
  • 社会支持:评估家庭支持力度、经济状况、工作保障等
  • 生活质量评估

  • 使用标准化问卷评估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等领域的生活质量
  • 特别关注疼痛、疲劳、睡眠、食欲等常见症状困扰程度
  • 个性化护理计划制定

    基于评估结果,护理计划应针对患者最迫切的问题设定优先级,制定可衡量的目标和具体措施。例如:

    案例:晚期肺癌患者护理计划

  • 问题1:胸痛影响睡眠和情绪(NRS评分6分)
  • 目标:72小时内疼痛控制在NRS≤3分
  • 措施:按时给予缓释片;评估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指导放松技巧
  • 问题2:食欲不振,近1月体重下降8%
  • 目标:1周内每日摄入热量达1500kcal以上
  • 措施:营养师会诊;提供高热量营养补充剂;餐前控制疼痛和恶心
  • 问题3:对预后感到绝望,拒绝与家人交流
  • 目标:3天内表达至少1项关心的事物
  • 措施:每日心理支持访谈;邀请康复良好的病友交流;家庭会议改善沟通
  • 护理计划需定期复查,根据患者反应调整。多学科团队协作对复杂病例尤为重要,可组织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师等共同讨论最佳方案。

    癌症护理进展与未来趋势

    癌症护理领域正经历快速变革,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涌现,显著提升了护理质量和患者体验。了解这些进展有助于护理实践与时俱进。

    精准医学与个性化护理

    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癌症治疗进入精准医学时代,护理也随之个性化:

  • 基因检测指导护理:如NTRK基因融合阳性患者接受靶向治疗时,护理重点包括认知功能监测(可能副作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曲妥珠单抗时需心功能监护
  • 分子分型与护理:不同分子亚型癌症的副作用谱各异,如免疫治疗患者需特别关注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皮疹、腹泻、肺炎)的早期识别
  • 药物基因组学应用:通过检测药物代谢相关基因,预测患者对止痛药、化疗药的反应和毒性风险,指导个性化用药护理
  • 2024年NCCN胃癌指南将二代测序(NGS)从"可考虑"调整为"应考虑",体现了分子诊断在个性化治疗中的核心地位,护理人员需熟悉这些检测的临床意义。

    技术创新与智能护理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逐步融入癌症护理:

  • 症状智能监测:可穿戴设备实时收集心率、活动量等数据,AI算法预警疲劳、疼痛加剧
  • 虚拟护理助手:通过聊天机器人提供24小时症状咨询、用药提醒、心理支持,减轻护士负担
  • 预测性分析:机器学习模型分析历史数据,预测患者跌倒、感染等风险,实现预防性护理
  • 远程监护系统:家庭监测设备将数据传回医院,特别适合化疗间歇期患者,实现无缝护理
  • 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已应用于癌症诊断、进展预测和疾病管理,帮助护士进行症状管理和个性化干预。这些技术虽不能取代人文关怀,但可提高护理效率和精准度。

    跨学科协作与延续护理

    现代癌症护理强调团队合作和全程管理:

  • 多学科团队(MDT):肿瘤科、外科、放疗科、护理、营养、心理等多专业共同讨论病例,制定整合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
  • 导航护士( Nurse Navigator)角色:作为患者"向导",协调各科预约、解释治疗流程、解决就医障碍,特别帮助弱势患者获得公平服务
  • 出院计划与延续护理:住院期间即开始准备出院后护理,包括家属培训、社区资源衔接、随访安排,减少再入院
  • 幸存者护理计划:治疗结束后提供长期随访建议,管理迟发副作用,促进健康生活方式
  • 2025年NCCN指南推出全新交互式数字格式,使医生、护士、患者能更方便获取建议,促进跨学科协作。

    人文护理与患者赋权

    技术进步癌症护理的人文维度愈发受重视:

  • 叙事医学实践:鼓励患者书写疾病经历,医护人员阅读并回应,深化共情理解
  • 决策共享:提供易懂信息,尊重患者价值观和治疗偏好,共同制定决策
  • 尊严疗法:特别针对终末期患者,通过回顾人生意义、留下传承文件(如信件、录像)维护尊严
  • 艺术治疗:音乐、绘画等创造性表达帮助患者处理情绪,如化疗时聆听放松音乐减轻焦虑
  • 2025年癌症护理患者关怀计划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通过系统性措施满足患者多样化需求,实现身心社灵全人健康。

    总结与展望

    癌症护理作为肿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从单一的症状控制发展为涵盖生理、心理、社会支持等多维度的综合学科。常规护理实践中,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并发症预防和心理疏导构成了基础框架,而精准评估和个性化计划制定则是提供高质量护理的关键。近年来,随着精准医学、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癌症护理正经历深刻变革,呈现出个性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发展趋势。

    未来癌症护理的进步有赖于多学科协作、技术创新和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护理人员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适应快速变化的诊疗环境,同时保持对患者个体差异的敏感性和同理心。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深入,癌症护理将更加注重患者体验和生活质量,帮助患者不仅在医学上战胜疾病,更在心理和社会层面实现真正康复。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