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癌症的药物选择需根据癌症类型、分期、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综合决定,目前主流药物包括靶向药、免疫治疗药、中药辅助治疗等。以下结合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进行
一、靶向药物
1. PD-1/PD-L1抑制剂
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2024年全球销售额第一的抗癌药,适用于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9种癌症,其联合方案在头颈癌治疗中显示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51.8个月。
卡瑞利珠单抗:国产PD-1抑制剂,联合阿帕替尼治疗NK/T细胞淋巴瘤的完全缓解率显著,序贯放疗后长期生存数据良好。
2. EGFR/ALK抑制剂
奥希替尼:针对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联合化疗可提高病理缓解率(MPR达26%),辅助治疗延长生存期。
阿帕替尼:VEGFR-2抑制剂,用于晚期肝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4个月。
二、免疫治疗药物
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纳武利尤单抗(Opdivo):PD-1抑制剂,新增膀胱癌适应症,2024年销售额全球第三。
德曲妥珠单抗:HER2靶向药,对乳腺癌和胃癌疗效突出。
2. 联合疗法
派安普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肝癌,客观缓解率6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1.3个月。
三、中药辅助治疗
1. 免疫调节类
黄芪:补气生血,缓解化疗后乏力、白细胞减少,其多糖成分可抑制肿瘤转移。
西黄丸:缓解肝癌、乳腺癌等术后不良反应,如抑制、肝肾功能损害。
2. 抗肿瘤活性类
半枝莲:通过切断癌细胞营养供应抑制生长,对肝癌、肺癌等有针对性作用。
四、2025年新药进展
塞纳帕利胶囊:用于晚期卵巢癌维持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19.1个月。
恒瑞医药“双艾”组合(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治疗淋巴瘤的完全缓解率显著,安全性较高。
注意事项
个体化治疗:药物效果因癌症类型、基因突变差异而不同,需专业医生评估。
副作用管理:靶向药可能引起肝肾功能异常,中药需辨证施治避免相互作用。
以上药物需在正规医疗机构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临床数据可参考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