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退出世界卫生组织
美国退出世界卫生组织:时间线、影响与全球反响
在特朗普总统的第二个任期就职的首日,即2025年1月20日,一项备受瞩目的行政令正式签署,标志着美国开始退出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程序。这一决策并非突兀之举,而是具有深刻的时间线和复杂的背景。
一、时间线与象征意义
这一决定被外界普遍解读为对拜登之前保留美国在世卫组织成员国资格决策的推翻,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特朗普团队认为,退出世卫组织可以减少美国的财政负担作为世卫组织的最大单一捐助国,美国在2022-2023年贡献了约16%的资金。
二、历史背景与政策延续性
回顾特朗普总统的任期,他在首个任期内已经多次退出国际协议和组织,包括《巴黎协定》、《伊核协议》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在2020年7月,他曾首次宣布退出世卫组织,但这一决策在拜登上任后得以撤销。此次选择在就职当天立即退出世卫组织,是为了避免政策的反复,并吸取了之前“程序缓慢”的教训。
三、全球公共卫生的影响
资金缺口的出现无疑是此次退出事件的重要影响之一。世卫组织面临着约16%的资金削减,这将直接影响到结核病防治、艾滋病/疟疾防控等国际合作项目的运行,非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将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疫情应对能力的削弱也是一大隐患,世卫组织可能不得不裁减科研人员,难以有效应对突发疫情。而对美国而言,退出世卫组织将导致其失去全球卫生情报的共享渠道,增加应对新发传染病的难度。
四、国内争议与国际反应
美国国内对于这一决策存在广泛的批评。77位诺贝尔奖得主联名反对特朗普提名的卫生部长人选,担忧这一决策威胁公共健康。专家警告称退出世卫组织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在国际社会,世卫组织全球结核病项目负责人特雷莎卡萨耶娃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资金缺口问题。欧洲国家被指无意增加对世卫组织的资助,全球卫生合作或陷入僵局。
五、特朗普的“美国优先”逻辑
特朗普总统认为国际组织“损害美国利益”,退出世卫组织是其实施“大胆行动”的一部分,旨在减少美国的多边义务。这一决策与他在2025年同时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等政策相呼应,体现了其鲜明的单边主义外交风格。
美国退出世卫组织不仅是一个国内政策决策,更是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重大倒退。它不仅暴露了单边主义政策对国际合作的冲击,也凸显了全球卫生体系对大国资金的依赖困境。短期内,资金短缺将直接威胁疾病防控项目;长期来看,国际疫情监测与响应机制的削弱可能增加全球的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