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该怎么让孩子面对挫折
随着生活品质的普遍提升与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现代家庭中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家长们普遍秉持着疼爱原则,担心孩子受到任何伤害。这种娇生惯养的教育方式,却使得许多小朋友在面对挫折时缺乏应对的心态。家长们应该认识到,孩子总会成长,挫折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与其过分保护,不如教会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
孩子无法承受挫折的五大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深层原因。
一、溺爱成患
现代家长,特别是老年人,视独生子女为掌上明珠,常常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久而久之,孩子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和任性的性格。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自然无法承受任何委屈和挫折,稍有不顺就会哭闹不停。
二、责任推诿
有些家长在孩子摔倒时,会怪罪地面不平,将责任归咎于无辜的地板。这种行为很容易让孩子在面对挫折时学会推卸责任,而不是去勇敢面对。
三、包办代替
孩子从1-2岁开始就会表现出自我动手的敏感期,但有些家长却习惯包办代替,替孩子完成所有事情。这种过度保护的做法,让孩子失去了锻炼和尝试的机会。
四、期望过高
有些家长不愿看到孩子失败,总是在游戏中让孩子赢。这种做法只会让孩子形成只能赢不能输的性格,对日后的成长并无益处。
五、过度赞扬
虽然赏识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过度赏识却会让孩子变得自负。一旦遇到强手被击败,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和自卑情绪。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坚韧性格呢?
家长应该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面对挫折。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应引导他们找出原因,一起寻找解决方法。建议孩子再试一次、两次、三次,让他们明白很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从而建立自信心。例如,在学习新功课时,孩子一开始可能不懂,但具有高挫折忍耐度的孩子会选择再问老师或父母、自己再试一遍、观察同学的做法,而不是轻易放弃。
家长不应剥夺孩子尝试的机会,不要因为怕孩子失败就不让他尝试。小时的失败经验并不会造成大的损失,反而能让孩子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家长应遵守承诺,不要随口答应孩子,以免让他们对承诺失去信心。更不要过度预期孩子的能力,因为过度膨胀孩子的能力会让他们觉得只有做到最好才能得到父母的喜爱。面对挫折和失败时,家长应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