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版诊疗方案有哪些调整?如何做好诊疗“关口前移”和重症患者
随着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局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针对新冠病毒感染的诊疗工作再次受到广泛关注。该诊疗方案的调整与优化,体现了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常规“乙类乙管”传染病管理方式的理念转变。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详细介绍了新版方案的核心理念,强调其旨在更好地适应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为临床救治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新版方案不仅取消了病例集中隔离治疗的要求,不再要求出院前进行核酸检测,而且进一步丰富和优化了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措施及技术手段。这标志着我国医疗救治工作的持续优化和完善。
随着医疗救治成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新版诊疗方案在强化“关口前移”、规范重症患者诊疗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对于高危人群的判定标准也进行了调整,更加符合临床实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指出,尽管总体致病力下降,但仍有一部分人群容易出现重症,特别是65岁以上患有基础病且未接种疫苗的人群。早期干预和观察对于这些人群尤为重要。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关口前移”策略中,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永锦分享了他们的工作实践。他们充分发挥家庭医生作用,识别潜在的高风险人群,并与医联体医院联动,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贾忠武强调,“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我国疫情防控的独特优势。在重症救治中,中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第十版诊疗方案中得到充分体现。针对危重症的复杂情况,中医可以通过针灸、中药汤剂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救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表示,中医在救治重症患者时,会运用一套综合的“组合拳”。这套方法不仅涵盖了传统的针灸和中药汤剂,还可能包括其他多种治疗手段。这些中医手段在应对脓毒症、休克、多器官衰竭等危重症情况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新的诊疗方案体现了我国医疗救治工作的持续优化和完善,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为科学、实用的指导。通过强化“关口前移”、规范重症患者诊疗、优化高危人群判定标准等措施,我国将能够更好地应对新冠病毒感染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