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O放疗 让鼻咽癌患者不再受伤
鼻咽癌:在复杂结构中寻求生机,放疗技术的新突破
鼻咽癌,一种在我国尤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八成鼻咽癌患者集中在中国。对于鼻咽癌患者而言,治疗后的生活质量问题成为了一大挑战,诸如口干、张口困难、肌肉纤维化等症状常常困扰着他们。随着最新放疗技术TOMO的出现,这一现状有了显著改善。
鼻腔,被老百姓称为“三角区”,是头颈部的“中枢重地”。鼻咽,位于咽的上部,是呼吸的关键通道,其结构复杂,由六个壁构成,形似圆拱式六边形。这个区域的解剖结构复杂,加上鼻咽淋巴管网丰富、粗大且交叉,使得手术条件极为困难。而鼻咽癌大多对放射线敏感,因此放射治疗成为首选治疗方法。
常规放疗面临着一个难题:鼻咽癌的靶区一般较大且极不规则,与肿瘤区与临床靶区的形状不一致性大,常规照射技术很难达到高剂量区与靶区的形状相吻合。这种“普照式”的放疗不仅不利于肿瘤的局控率,还容易损伤正常器官,导致张口困难、肌肉僵硬甚至纤维化等副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三维调强适形放疗技术(IMRT)的出现,为鼻咽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一技术能够根据肿瘤的形态、大小,对各个方面射野内剂量分布进行调整,在三维方向上使高剂量区完全吻合于靶区形状,最大限度地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
空军总医院肿瘤放疗科主任夏廷毅教授介绍的TOMO放射治疗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肿瘤放疗设备。作为3D影像引导旋转调强的代表,TOMO的最大优势在于“高适形、高剂量、低损伤”。通过自定义的适形剂量分布,TOMO能够精确治疗肿瘤,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夏教授指出,使用TOMO放射治疗系统治疗鼻咽癌的效果显著。平均治疗时间不到8分钟,较常规加速器静态调强放疗缩短了近5分。皮肤、口腔黏膜等部位的急性反应发生率在94%左右都在2级(包含)以下。放疗结束1个月后,鼻咽原发病灶及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消退率分别为91.8%和98.1%。1年无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95.6%、97.2%和94.8%。
这一技术的突破,为鼻咽癌患者带来了福音。在复杂的解剖结构中,他们终于可以在接受放射治疗的尽可能地减少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