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分为那几类
膀胱肿瘤,源自上皮组织的恶性病变,占整体膀胱肿瘤的98%。其中,移行上皮性肿瘤尤为突出,占比高达95%。移行上皮性肿瘤的分类,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其生物学行为背后的连续性或独立性却充满争议。
我们来谈谈原位癌。这是一种特殊的移行上皮性肿瘤,起初局限于移行上皮内,形成红色绒毛状片块。它不会侵犯基底膜,但由于细胞分化不良和粘附性丧失,细胞容易脱落并随尿液排出。这种病症的自然过程难以预测。有些病例长期无症状,不会浸润;但也有发展迅速的,从原位癌发展到浸润癌可能需要1-5年的时间,甚至长达20年。有观点认为原位癌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浸润性实体癌的前身,另一种则不会浸润,被称为矛盾性癌,性质较为良性。
接下来是乳头状瘤,这是一种良性肿瘤。组织学上可见其起源于正常膀胱粘膜,膀胱内呈现水草样突起,带有细长的蒂。其中可见清晰的纤维组织和血管束。值得注意的是,乳头状瘤具有复发的特点,5年内的复发率高达60%,其中近一半的患者会复发两次或以上。术后定期膀胱镜检查随访是必要的。
再来说说乳头状癌,这是移行上皮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其病理特点是乳头粗短融合,表面不光滑,可能出现坏死或钙盐沉积。瘤体基底宽或蒂粗短。有时,乳头状癌虽然形状如小拳,但仍以一蒂存在,不对其他部位产生浸润。这种形态虽然不太常见,但需要特别注意,以避免不必要的全膀胱切除术。
最后要介绍的是实体性癌,它在移行上皮性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表面不平,无明显乳头形成,肿瘤上有溃疡,边缘隆起并呈结节状。这种癌症早期就会向深处浸润,因此也被称为浸润性癌。对于这类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膀胱肿瘤中的上皮组织肿瘤以其复杂性、多样性和潜在侵袭性为特点。深入了解各种类型的特点和行为模式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