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切乳后也会复发 要警惕这些乳腺癌流言

癌症治疗 2025-08-13 13:14癌症治疗www.aizhengw.cn

乳腺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疾病标签,它是全身疾病的局部体现。治疗乳腺癌,绝非一劳永逸的“一刀切”可以解决,而是一场持久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尤其是内分泌治疗,更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在中国,激素依赖型乳腺癌占比超过半数。这类乳腺癌之所以容易复发,其根源在于雌激素的刺激。雌激素犹如肿瘤的“滋养液”,促进其生长和扩散。降低或阻断雌激素对肿瘤的作用成为关键。而内分泌治疗的根本目的,就是针对激素敏感型的乳腺癌患者,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预防肿瘤复发。

许多患者误以为手术后就万事大吉,忽视了内分泌治疗的重要性。他们以为切除了乳房、经历了化疗和放疗后,就已经彻底治愈。但事实并非如此,手术后1至3年是复发的高危期。一些患者在手术后短短几年内就出现远处转移或对侧乳腺癌,后悔已晚。

内分泌治疗作为全身性治疗的重要环节,在减少乳癌术后复发和转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坚持进行5年或更长时间的内分泌治疗,通过抑制身体内分泌、雌激素,能有效减少肿瘤的复发率,提高治愈率。

除了治疗方面的误区,关于乳腺癌的防控,同样存在许多流言。比如,关于钼靶检查的误解便是其中之一。钼靶射线检查是有效的乳腺癌筛查手段,但并非适用于所有女性。东方女性的乳腺组织相对致密,过早进行钼靶检查可能导致误诊。专家建议,中国女性应在50岁后开始进行钼靶检查,之前可以选择彩超检查作为替代。

乳腺癌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患者、医生共同努力,打破流言,纠正误区。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战胜乳腺癌,重拾健康的生活。

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治疗不仅仅是手术和药物的简单结合,更是全面的综合考量。在这场战斗中,我们需要坚定信念,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与医生紧密合作,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战胜乳腺癌,迎接美好的未来。最新研究发现,对于年龄在40至49岁之间的女性,钼靶检查所带来的益处相对较少,反而可能因吸收过多射线而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基于这一发现,美国国家预防医学会调整了先前的女性钼靶检查建议,将起始年龄从40岁推迟至50岁。这一调整旨在更精确地保护女性的健康。

接下来我们聚焦第二个流言:关于保乳手术的误解。很多人简单地将保乳率视为乳腺癌治疗效果的指标,认为保乳率越高越好。真正的治疗决策并非如此简单。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是否选择保乳手术,应该是一场综合多方面因素的深思熟虑。

患者在此问题上往往呈现两种极端态度,有的坚决要求保留乳房,有的则因害怕复发而主张全切。医生在决策过程中,不能仅关注保乳率的高低,而应通过核磁共振等精密检查手段,全面评估患者的多中心病灶情况,给出专业的影像学评价。医生的决策还需结合患者的心理状态、性格特点、夫妻感情以及社会地位等多方面因素。

根据2011年版的《乳腺癌诊疗规范》,保乳手术适用于有保乳意愿的患者,且乳腺肿瘤能够完整切除,达到阴性切缘。年轻并非保乳手术的禁忌,但年轻患者如小于等于35岁,有相对较高的复发和再发乳腺癌风险。医生在推荐保乳手术时,必须充分告知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

保乳手术的适宜人群主要是临床Ⅰ期、Ⅱ期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尤其是肿瘤最大直径不超过3厘米,乳房有适当体积,术后能保持良好乳房外形的患者。对于Ⅲ期患者(炎性乳腺癌除外),在经术前化疗降期后也可以考虑保乳。值得注意的是,“保乳率高并不等同于乳腺癌治疗水平高。”保乳手术有一系列严格的适应症,必须慎重把握。绝对禁忌证包括接受过乳腺或胸壁放射治疗、妊娠期需放射治疗、病变广泛无法完整切除以及最终切缘阳性等情况。相对禁忌证则包括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和伴有活动性结缔组织病等。

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无论是钼靶检查还是保乳手术,都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审慎决策,以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上一篇:上海癌症多 上海癌症高发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