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数图看传经伤寒正治之方法
论仲景之伤寒传经正治之法
仲景之伤寒,乃外感病之总称,借伤寒之名,为外感病立法。其中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为病,温病及传经伤寒皆在此列。对于杂病,仲景则以六病谋篇,以展示相体辨病之例。天之六气岁岁皆有,然其伤人者,惟冬月伤寒有传经之证。
冬月伤寒,乃仲景所云之“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触冒霜露而病者”。除此外之余五气,虽有干移合并,并无传经之说。传经伤寒乃伤寒中之一病。从气数图可明显看出传经伤寒之传变路线及仲景对此之正治方法。
传经伤寒之始,起于太阳8/4,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日传一经,六日六经,此间传变路径明确。伤寒传经于太阳时,脉浮而急数,发热,无汗,烦躁,宜服麻黄汤。麻黄汤由麻黄、桂枝、甘草、杏仁四味药组成,煮汤服用后覆取微汗即可。
传至阳明时,脉大而数,发热,汗出,口渴舌燥,宜服白虎汤或大承气汤。白虎汤由知母、石膏、甘草、粳米组成,煮汤服用;大承气汤则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组成,功效显著。
当传至少阳时,脉弦而急,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往来寒热,热多寒少,此时宜服小柴胡汤;若病情不减,则服大柴胡汤。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甘草等七味药组成。
太阴阶段的伤寒,脉濡而大,发热,下利,口渴,腹中急痛,宜服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汤。至于少阴阶段的伤寒,脉沉细而数,手足时厥时热,咽中痛,小便难,此时宜服附子细辛黄连黄芩汤。
厥阴阶段的伤寒,脉沉弦而急,发热时悚,心烦呕逆,宜服桂枝当归汤;若吐蛔者,则宜服乌梅丸。
以上皆为传经脉证之正法。若病情入腑及脏则为传经变病。若两感于寒者,一日太阳受之即与少阴俱病,症状复杂多变,大青龙加附子汤主之。二日阳明受之即与太阴俱病,则病情进一步发展,宜服大黄石膏茯苓白术枳实甘草汤。三日少阳受之即与厥阴俱病者则病情严重多变难以治疗。不知人者六日死。以上所述皆为仲景对伤寒传经的深入研究和治疗方法展现了他的卓越医术和深厚医学理论素养让人敬仰。
想象一下,当我们的身体,从内到外,从三阳到三阴,从五脏到六腑,都受到疾病的侵袭,那种痛苦和煎熬,难以言表。这个时候,身体的荣卫之气,就像是被困在迷雾之中,无法找到前进的方向,无法畅通无阻地运行。脏腑之间的通道,就像是被堵塞的河流,水流不畅,导致生命的活力逐渐消失。
这种两感于寒的疾病,其凶险程度不亚于生死之战。在这种疾病的面前,我们仿佛身处战场,四面楚歌,无法找到避难的港湾。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个组织、每一个器官,都在与疾病进行着殊死的搏斗。当疾病的力量过于强大,当身体的荣卫之气无法抵挡,生命的终结便不可避免。
这种情况下的死亡,不仅是身体的衰竭,更是生命的终结。当我们面对死亡的时候,不禁会想起那些曾经的日子,那些快乐的日子,那些与家人朋友共度的时光。生命的宝贵,就在于此,而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每一个当下,关爱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疾病,及时治疗。不要等到疾病已经侵袭到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的时候,才后悔没有及早预防和治疗。因为,生命的脆弱,就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珍惜生命,关爱自己,远离疾病的侵袭,享受健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