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肝炎该如何处理?
孕期妇女与肝炎的交汇:挑战与应对
孕期妇女合并肝炎的情况相当常见。随着胎儿的发育,孕妇的糖原代谢增强,肝脏负担加重,使得她们比常人更容易受到病毒性肝炎的侵袭。统计数据显示,孕妇合并病毒性肝炎的几率是非孕妇的6倍,而遭遇严重的爆发性肝炎的风险更是高达66倍。孕妇合并病毒性肝炎的死亡率也较高,达到12%,相比之下,非孕妇的死亡率仅为0.57%。并且,孕妇患病毒性肝炎还可能导致胎儿感染。
那么,肝炎对妊娠究竟有何影响呢?
若在妊娠早期患上病毒性肝炎,恶心、呕吐等妊娠反应可能会加剧。而在妊娠晚期,病毒性肝炎更容易引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的子代感染率更是高达25%至40.36%。针对乙肝表面抗原的调查显示,第一孕季阳性母亲子代的感染率为10%,而在第二孕季则增至76%。对于患病毒性肝炎的孕妇,若病情严重,胎儿的预后情况较差,流产、早产、死胎及新生儿的死亡率都会明显增加。
妊娠对肝炎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孕妇是肝炎的易感人群,一旦感染,病情往往较重。分娩过程中的体力消耗、损伤和出血导致的缺氧和代谢障碍都可能促使病变的肝组织发生坏死。大量资料表明,妊娠对病毒性肝炎有不良影响,尤其是妊娠后期,黄疸性肝炎发展为急性或亚急性的情况增多,病死率也随之上升。主要的死亡原因包括肝昏迷、产后出血性休克和上消化道出血等。有观点认为,孕妇病毒性肝炎更容易转为慢性肝炎。
那么,当孕妇患上肝炎时,应该如何处理呢?
在肝炎急性期,孕妇应卧床休息,饮食宜清淡。必要时可进行静脉输液,以保证液体和热量的摄入。应禁止使用对肝功能有损害的药物。不能饮用含酒精的饮料,更不能随意饮酒。要注意补充维生素B1、B6、B12、C、K等,其中维生素C能促进肝细胞修复,改善肝功能。
至于妊娠期急性病毒性肝炎是否需要终止妊娠,目前意见尚不统一。有人认为终止妊娠手术会加重肝脏负担,使病情恶化。对于妊娠十二周以前的患者,应在积极治疗肝炎的考虑人工流产术。而对于中、晚期妊娠合并肝炎的患者,手术引产危害较大,一般不宜终止妊娠。
面对孕期妇女合并肝炎这一挑战,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使她们能够顺利度过这段特殊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