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型人格障碍
曾经,有一个小女孩,她的额头中间流淌着一缕美丽的小卷发,如同天使的馈赠。她的情绪多变且独特,时而明媚如春,让人心生欣喜;时而乌云密布,令人心生畏惧。这就是她独特的魅力所在。
今天我们要的是关于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标准。ICD-10和DSM-IV的诊断标准为我们揭示了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多个层面。其中,自我戏剧化、夸张的情感表达、易受他人影响等特质都是其显著特征。而那些在人际交往中展现出的不适当性诱惑行为,以及情感表达的迅速变换和肤浅性也是其核心表现。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人格障碍与我们所称的癔症有所不同。癔症是一种神经症,具有特定的症状;而癔症型人格则是一种人格特质,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两者的区别在于癔症患者因自身症状感到痛苦,而癔症型人格的人则往往不自知。
癔症型人格作为一种连续光谱中的一环,与其他人格水平共同构成了从神经症到精神病的过渡。在气质方面,有些孩子在情绪高涨时非常兴奋,伤心时会表现出强烈的反应,这类孩子更容易出现癔症型人格。他们通常自卑、敏感,一些小事情都能激起强烈的情绪反应。
这种人格的驱力固着于口欲期和俄狄浦斯期。口欲期是指儿童在一岁前完全依赖母亲或其他养育者的状态,他们的生活和兴趣中心都是口。而俄狄浦斯期的孩子则面临着与母亲的分离问题,转向了父亲作为新的依赖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通过贬低母亲来与父亲建立关系,同时也在潜意识中对女性产生了一定的攻击性和竞争心理。他们可能会利用性感去控制他人,以获得控制和力量感,但这样的行为并非出于真正的享受,而是出于减少情绪、增加安全感的需要。癔症型人格的人在性行为中可能难以充分享受,性只是一种防御手段而非表达。
在防御和适应方面,癔症型人格常常采用压抑、性欲化、逆恐性的付诸行动、退行、解救行为和解离等手段。他们可能给人一种性感的印象,利用性感来博取关注;他们对于真正的性行为可能感到害怕,却使用性感来吸引和控制他人。他们对自己的身体感到羞耻,却通过展示来获得关注。在面对焦虑时,他们可能会采用解离的方式来缓解过度情绪唤起。
曾经有一位被误诊为癔症的患者,其为解离性患者。在权威的诊疗环境下,她遭受了性侵,而治疗师将其误解为癔症型人格,并朝着性诱惑的方向进行了解释。这种误解引发了她极度的愤怒,感觉遭受了严重的心理伤害。
在关系模式中,自体被视为弱小、无力,仅依赖性感存活;而客体则显得强大、有权有势。在这种关系中,自体只有通过联接客体或控制客体才能获得安全和权力。这通常源于家庭模式的影响。
在某些家庭中,由于重男轻女的观念,父母可能更倾向于男孩,导致家中的女孩认为异性拥有明显不同的力量和价值。这种观念往往体现在家庭关系中对个体外在属性的认同上,如外貌、天真、友善等特质。当女孩生理发育后,可能会感到父亲与其距离加大,似乎对发展中的性特征感到不适。她们也可能发现自身柔弱的力量能够克服男性,有时甚至觉得这种力量很可怕。
在特定情况下,父亲可能是一个既可怕又有魅力的人。一些作者观察到癔症型人格者往往有一个懦弱的母亲和一个自恋的父亲。这样的家庭环境给癔症型人格者留下印象,认为只有依附于强大的男性才能获得力量和自尊。
处于被强有力的异性所控制的世界中的个体,可能会感受到渺小、害怕和充满缺陷。为了获得与强大的人相同地位和权力,他们可能会选择操纵或引诱他人。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操纵并不享受对别人的控制,而是为了获得生存的安全感。与此相反,反社会或精神病态者则可能乐于享受对他人的操纵。通过照顾处于危险中的儿童来拯救自己内在的小孩也可能是一种自我疗愈的方式。
在心理咨询中,男性咨询师面对癔症型人格者时可能会感到既兴奋又害怕。他们可能会使用移情来重现与父亲的关系,并在面对移情时感到焦虑、紧张或性的唤起。对于前者,这是一种一致性的反移情表现;而对于后者,感受到的更多是自体重要客体的感受。咨客可能通过行动化来让治疗师体验曾经感受到的性的诱惑和威胁。面对非付诸行动的移情时,我们需要对激发这种移情的关键点保持敏感,寻找并解释其背后的恐惧和焦虑。而对于付诸行动的移情(移情),我们需要及时解释并制止不当行为。例如,当分析师面临一个癔症样患者的脱衣或强行抚摸生殖器等行为时,必须及时制止并设置严格的界限。这不仅是对患者的保护,也是为其提供安全环境的重要方式。只有当患者在这个环境中感受到安全时,才能真正开始其深层心理世界。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进行,癔症患者表现出越来越多的敌意和攻击行为。无论是面对男性还是女性治疗师,他们都会展现出幼稚的行为模式。治疗师必须高度警觉并具备处理各种情况的技巧和能力。在治疗师的反移情方面也存在多种情况。例如治疗师可能因咨客对自己的迷恋而感到困扰并产生防御性反应尝试保持距离和设置界限但有时也可能因自恋需求而陷入不当关系甚至发生惊恐发作等极端情况一旦反移情付诸行动治疗关系往往会被破坏这不仅对患者造成伤害还可能引发进一步的创伤在处理这种情况时治疗师必须保持高度警觉及时制止并解释不当行为以确保治疗环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总的来说对于癔症型人格的治疗需要治疗师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经验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患者的复杂情绪和行为从而提供有效的治疗和支持帮助患者走出心理困境恢复健康的生活状态。在处理癔症患者的移情反应时,治疗师可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全能感。当患者表现出弱小、无力、依赖,需要保护的情感时,治疗师可能会产生像伟大父亲一样的反移情反应,这种反应让治疗师过度认同患者的弱小,失去客观立场。这种状况对于患者的治疗并无助益,甚至可能导致患者的依赖性和退行性行为进一步加剧。
作为治疗师,我们都有情感,可能会被性感的人所吸引。当我们面对癔症患者的反移情欲望时,应该尝试将其视为患者早期创伤的再现,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下去理解。这样,我们可以把反移情转化为一种有力的工具,而不是任其成为双方伤害的来源。
对于治疗癔症患者,有一些重要的启示。对于高功能的癔症型人格患者,治疗师可以采用标准精神分析方式,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处理防御机制而非防御内容,设定清晰的边界,避免自我暴露,等待患者自我领悟。控制自己的自恋,激发患者的反思功能,帮助患者整合想法和感受。
在主体间性的治疗中,自我表露是以服务患者为最终目标的。当治疗师面对癔症型人格患者时的夸张行为,如果感到愤怒,必须谨慎处理。因为患者对治疗师的情绪非常敏感,能够探测到愤怒情绪。当被问及自身感受时,治疗师应该坦诚承认自己的愤怒感受,并这种感受与患者的过去经历之间的联系。
对于边缘水平的癔症型人格患者,治疗师需要采取更主动的教育方式,并在初次访谈时明确告知可能出现的危险。对于患者的极端行为,如行动化、自我毁灭行为等,治疗师必须及时干预,保证患者的安全。
以一首小诗作为结尾:曾经有许多小女孩,他们的主诉如同珍珠般珍贵,或许他们真的患有癔性神经症。如果他们真的需要精神分析这条康庄大道来治疗,那么我们就应该全力以赴。如果他们并非真正的癔症患者,我们也要有所准备,因为我们一定会看到病情的混乱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