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家称食物相克并不科学
深入食物之谜:关于食物相克与营养搭配的思考
流传甚广的民间谚语,如“猪肉菱角若共食,肚子疼痛不好受;牛肉栗子一起吃,食后就会发呕吐”,引发了人们对食物相克的热议。这些古老的说法被一些人视为金科玉律,时刻谨记在心。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葛可佑却向公众宣布,食物相克的说法并没有科学证据。
葛可佑与众多专家对所谓的“食物相克”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随机选取了健康的志愿人员,针对民间流传最广的“相克食物”组合进行了实验。这些组合包括猪肉和百合、鸡肉和芝麻、牛肉和土豆等。经过一周的观察,志愿人员的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这无疑对“食物相克”的说法提出了质疑。
食物相克的说法可以追溯到古老的中医理论。大医学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提到了许多不能同食的食物组合。这些观点大多源自于中医们的亲身体验和病人的案例分析,可称为“经验医学”。但经验也有失误的时候,有些“食物相克”可能是由于个体体质差异或食物中的附加物如污染物、细菌等导致的。
在现代医学的视角下,“食物相克”的许多观点都显得站不住脚。以菠菜和豆腐为例,传统说法认为两者会相互影响钙的吸收。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天中会摄入多种食物。不吃豆腐,也可能喝牛奶,牛奶中也含有钙。强调某种食物与其他食物相克变得毫无意义。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指出,有些“食物相克”的说法是由于人们的不恰当解读造成的。例如,“豆浆和鸡蛋相克”的说法,主要是因为生豆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和有毒物质凝集素,只要豆浆煮沸透,就不会出现与鸡蛋、牛奶不能同吃的问题。
北京朝阳医院营养科宋新主任强调,中医注重“医食同源”,强调不同食物的功能和疗效。而现代医学更看重食物本身的营养价值以及搭配在一起的营养含量。用现代观点去衡量古代的说法,自然会产生不同的结论。
针对网络上广泛流传的“常见有毒家常菜”的说法以及人们对食物相克书籍的追捧,葛可佑指出,人体与食物之间更多的是适应、口味、搭配的问题。理性搭配、发挥每种食物的口味和作用,才是真正的合理饮食。我们在关注食物相克的更应该重视食物的营养搭配,让每一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食物相克是一个值得深入的话题。在关注传统说法的我们也需要用现代科学的观点去衡量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搭配方法。让我们共同努力,理性搭配食物,发挥每种食物的最大价值,让饮食成为我们健康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