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元凶PM2.5将有中文名称了!
全国多地近日频发的雾霾天气,让PM2.5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那么,你是否知道这个引起严重雾霾的“元凶”PM2.5的中文名称是什么呢?
在科技的飞速发展下,我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也日益提升。PM2.5,这个在媒体和学术领域广泛讨论的热词,已经引起了广大公众的高度关注。这个字母词的中文名称至今尚未有统一规范。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在积极研究,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旨在为PM2.5确定一个科学恰当的中文名称。
据了解,颗粒物的大小对空气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粒径小于100微米的颗粒物,我们称之为“总悬浮颗粒物”;而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即PM10,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但对于PM2.5,也就是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我们目前还无法给出一个统一规范的中文名称。现在,媒体和学界对其的称呼五花八门,如“可入肺颗粒物”“细颗粒物”“超细颗粒物”“细粒子”等,显得较为混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于近日举行了专家研讨会。来自大气、环境、物理、医学、语言学等领域的专家纷纷为PM2.5的中文名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有的专家提议使用“细颗粒物”这一名称,有的则主张采用“颗粒物2.5”或“粒径2.5微米及以下颗粒物”。为了方便公众理解和媒体使用,还有专家建议俗称为“烟尘”或“细飘尘”。
面对令人窒息的雾霾天气,我们更关心的不仅仅是PM2.5的中文名称,而是如何有效地遏止空气污染,让城市重返蓝天。这才是重中之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将在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据科学性、系统性、通用性等原则,为PM2.5确定一个既科学又恰当的中文名称。让我们共同期待那一天的到来,为我们的城市呼吸新鲜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