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痿?中医针灸有妙方
针灸治疗阳萎的历史与现状
自上世纪30年代起,针灸在阳萎治疗领域开始受到关注。最早的相关报道发表于1935年,随后的临床观察则在20世纪50年代后逐渐增多,且传统针灸方法占据主导地位。近二十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穴位刺激方法日益丰富,包括电针、艾灸、埋针以及穴位注射等。这些不同的刺激方法在有效率上大致相同,总有效率高达90%以上。
阳萎,即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是男性常见的一种性功能障碍。可划分为功能性阳萎和器质性阳萎两类。其中,功能性阳萎主要与多种精神因素有关,是针灸治疗的主要对象。而器质性阳萎则多因解剖原因、药物及其他疾病所致。对于功能性阳萎,西医主要通过心理咨询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
针灸治疗阳萎的古籍记载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其中称之为“阴痿”或“阴器不用”。自《针灸甲乙经》始,针灸被用于治疗阳萎。之后的典籍如《备急千金要方》、《针灸资生经》等都有相关记载。早期的针灸治疗多取远道穴灸治,而自明清以来则更加重视使用腹背部穴位,并提倡针刺法。
值得注意的是,为提高针灸治疗阳萎的疗效,治疗前应进行心理开导,指导同房方法并介绍相关性知识。治疗期间,建议患者避免性生活,往往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针对阳萎的针灸治疗方法多样,其中穴位埋针和穴位注射加体针两种方法较为常见。
穴位埋针法:
主要穴位为三阴交。在选定穴位后,需先进行消毒,然后持麦粒形皮内针从三阴交向上刺入,并进行旋转提插,使患者有针感后用胶布固定。双侧均埋针,每次按压会阴穴约5分钟。埋针时间一般为三天,然后休息三天再埋。此法治疗31例,痊愈2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0.3%。
穴位注射加体针法:
主要穴位为阳萎穴,备用穴包括三阴交、肾俞、长强、八铎、关元、石门和气海等。根据选用的药液和穴位,进行不同的操作。常用穴需针刺,而备用穴则进行穴位注射。治疗过程需根据所选药物和穴位进行适当调整。此方法共治疗427例,痊愈347例,有效57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高达94.6%。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对于阳萎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针灸治疗的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为更多的患者带来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