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公布重庆输入性猴痘病例详情专家提示注意无症状感染者
中国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报告与防控分析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周报,报告了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该病例出现在重庆市,并指出猴痘病毒与德国病毒高度同源。此消息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关注,针对猴痘疫情走势及预防方法,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也在微博上发表了回应。
据报道,这名中国大陆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的感染者是一名29岁的中国籍男子。该男子曾在9月2日至8日前往德国,之后前往西班牙,并于14日返回重庆,抵达后被隔离在当地新冠肺炎隔离点。由于出现类似猴痘的临床表现,他被重庆市疾控中心确定为猴痘疑似病例。经过检测,该病例标本中的猴痘病毒与德国报告的病毒株高度同源,属于西非B.1支。
在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透露,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均已落实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并根据国家《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的要求,隔离时间为21天。至今,所有密切接触者的猴痘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专家研判认为,由于该病例在入境重庆后进行了闭环转运和集中隔离,没有社会面活动轨迹,疫情传播风险较低。
吴尊友在个人微博上表示,虽然近期中国大陆不会发生猴痘流行,但出现零星病例的可能性依然较大。他强调,中国大陆尚无本地传播的猴痘感染者,疫情主要由境外输入。新冠防控的“外防输入”措施在阻止猴痘输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吴尊友指出,最有可能将猴痘病毒带入境内的传染源是那些处于潜伏期(特别是超过7天)的猴痘病毒感染者,或者无症状的猴痘病毒感染者。他特别提到了一种情况,即有些猴痘感染者可能并无典型症状,但在某些特定检测中仍呈阳性。
吴尊友还详细分析了猴痘传播的可能场景。除了来自猴痘流行区的外国人或归国人员可能引发传播外,家庭日常生活中的接触也可能造成家庭成员的感染。他强调,目前中国大陆尚无社区传播,物体表面也没有受到猴痘病毒污染。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注意手卫生、使用公用座便器卫生等,既可以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也能有效预防猴痘传播。
这一事件的报道提醒我们,虽然当前猴痘疫情在中国大陆的风险较低,但仍需保持警惕,做好防控工作,防止疫情输入和扩散。公众也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遵循防控指引,共同维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