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导孩子不要说谎呢-
孩子撒谎是令父母头疼的问题之一。每当听到孩子编造的谎言,我们都会感到生气,尤其是当真相大白时。例如,孩子坚称没有吃巧克力,然而他们的衣物和脸上却留下了明显的巧克力痕迹,这样的谎言确实让人难以忍受。
在一个日常场景中,六岁的丽丽不小心弄坏了妈妈送给她的珍贵芭比娃娃。害怕妈妈的责备,她选择将娃娃藏在床下。当妈妈打扫卫生时,这个秘密被意外发现了。
面对妈妈的质问,丽丽开始编造故事,否认自己的过失。妈妈拿出娃娃质问时,丽丽甚至将责任转移给奶奶。妈妈对此深感失望和生气,因为她最无法容忍的就是说谎的孩子。
对于父母而言,他们希望孩子能主动承认错误,即使孩子没有主动认错,当父母发现并询问时,也应该坦然承认,而不是选择撒谎。实际上,用谎言来蒙混过关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在犯错后都可能会试图用谎言来掩盖,希望能躲过责备或惩罚。
当孩子面临质问时,特别是当被怀疑知道答案时,他们会厌恶这种逼问和圈套。孩子在被迫选择拙劣的谎言和尴尬的坦白之间会感到极大的压力。作为父母,我们应该避免激发孩子的防御性撒谎。
现实中,父母应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呢?父母不应扮演侦探和检察官的角色,用质问和指责的方式对待孩子。相反,应该以理解和关心的态度与孩子沟通。例如,当丽丽的妈妈发现娃娃损坏时,可以这样说:“我看到你的娃娃坏了,真可惜。你很喜欢它吗?”这样的表达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关心,并可能引导他们主动分享真实的情况。
向孩子询问我们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是不明智的。这样做只会激发孩子的防御性撒谎。当孩子带回不好的成绩时,我们应该直接告诉他们我们的担忧,而不是质问他们成绩如何。这样孩子会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并反思自己的表现。
当孩子犯错时,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歇斯底里的表现。我们应该就事论事,通过行为让孩子知道没有必要对我们撒谎。我们不能激发孩子的防御性撒谎,也不能有意制造让孩子撒谎的机会。相反,我们应该以理解和关心的态度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建立诚实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