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甲状腺炎最容易误诊
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是一种与病毒感染紧密相关的非细菌性炎症。其临床表现多样,常常导致甲状腺肿大并伴随着自发痛、触痛、放射痛及发热等症状,因此在临床上极易被误诊。
亚甲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研究发现,患者在发病前常有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因此被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此病症起病较急,患者可能会突然感受到颈前部的疼痛,且疼痛可能延伸到头部、颈后部、下颌部以及耳后部。大多数患者会伴有发热,体温一般在37.5℃至39℃之间,发热通常在午后更为明显或加重,而早晨则可能自行消退。在初期,患者还可能出现心慌、怕热、多汗等类似甲亢的表现。
在体格检查中,可以发现甲状腺肿大、质地硬或存在结节,触痛显著。实验室的检查则可能显示T3、T4、FT3、FT4水平升高,血沉增快,白细胞数量正常或轻微增高。甲状腺吸碘率降低,甲状腺扫描显影稀疏。在病情严重时,少数患者可能在后期出现甲减。值得注意的是,本病可能多次反复发作。
由于亚甲炎在发病早期常有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发热、颈前疼痛、咽痛等,这容易使患者和医生误将其视为上呼吸道感染或咽炎,并给予抗菌素治疗,从而延误病情。对于出现发热和颈咽部疼痛的患者,应考虑亚甲炎的可能性并进行甲状腺相关检查。
亚甲炎的治疗过程中,因甲状腺组织被破坏,大量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导致T3、T4水平升高,出现类似甲亢的症状,如心慌、怕热等,这容易使医生误将其诊断为甲亢。亚甲炎与甲亢的鉴别可以通过观察甲状腺吸碘率来进行。虽然亚甲炎引起的T3、T4水平升高,但其甲状腺吸碘率却降低,呈现出二者分离的现象。从病程的长短、是否伴随突眼等症状也可以进行鉴别。对于亚甲炎引起的甲亢,在亚甲炎急性期过后通常会缓解,因此不需要使用抗甲状腺药物进行治疗。临床上还存在因误诊而错误切除甲状腺的案例,如将亚甲炎引起的甲状腺肿大、结节误诊为甲状腺肿瘤等。
尽管糖皮质激素可以迅速控制亚甲炎的病情,但在减药或停药过程中,病情常常会出现反复。相比之下,采用中医中药治疗亚甲炎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复发率低的优势。根据亚甲炎的临床特点,可以采用分期辨证治疗的方法。初期以清热解表、散结止痛为主;中期以凉血散结、止痛消肿为主;后期则注重温肾健脾、散结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