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营养防治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肝炎病毒引发的常见消化道疾病,主要涉及到甲型、乙型和丙型三种病毒。根据临床表现,病毒性肝炎可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
急性肝炎的症状表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而慢性肝炎则是指肝脏炎症持续6个月以上未痊愈的肝脏疾病。在疾病初期,症状并不明显,甚至可能无症状,通常在验血或体检时才会发现。
急性肝炎的主要症状包括食欲减退、恶心、乏力、腹胀以及肝脾肿大等。出现黄疸的患者被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而慢性肝炎多数由急性肝炎转变而来,其中以慢性迁延性肝炎最为常见。慢性肝炎的症状较为轻微,主要表现为肝部疼痛、腹胀、食欲不佳、乏力等。
对于病毒性肝炎的传播,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可通过患者的排泄物或血液,污染食品、水、食具和手,主要经口传染。此病四季均可发生,任何年龄都有可能感染。
在营养防治方面,应采取高蛋白质、适量糖类和热量的饮食,有利于肝炎疾病的恢复。具体营养要求包括:
1. 热量:无发热等并发症时,成人每日热量约为2000千卡;若有发热等情况,则可适当增加到2千卡。肥胖者需根据具体情况限制热量摄入,避免影响肝功能恢复及脂肪肝发生。
2. 蛋白质:肝炎患者宜高蛋白饮食,每日每千克体重1.5~2克,全日蛋白质100~120克,占每日总热能的15%~18%。腹水患者而无血氨增高的情况下,每日每千克体重可供给蛋白质2~3克。
3. 糖类:宜占每日总热能的60%~70%,但不宜过多。除饮食外,不宜额外摄入过多的葡萄糖和水果糖,特别是肥胖者。
4. 脂肪:每日脂肪量约为60克,或占每日总热量的20%以内。
5. 维生素:肝炎会导致许多维生素的吸收、代谢受影响,因此饮食中应注意供给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在饮食方面,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或软饭,并食用有助于减少胀气的食物。为了更有效地调理不同症状,早期急性肝炎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适合患者口味的营养丰富的清淡菜肴和水果为宜。随着病情好转,可逐渐增加蛋白质的摄入。慢性肝炎患者则可根据个人口味和消化能力选择普通饮食,保证营养平衡。食疗方面,可以采用大头菜菜籽研末服用或鸡蛋、猪瘦肉等与鸡骨草、山栀子根煎服等方法。对于重型肝炎患者,需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并根据病情好转情况逐渐调整饮食。合理的饮食调理对于病毒性肝炎的恢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