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出血的症状及饮食注意有哪些?
胃,是我们身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一旦胃部出现问题,我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胃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了解它的症状对于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接下来,让我们跟随胃肠专家的步伐,深入了解早期胃出血的症状以及应对之策。
当胃部出现病症,呕血和便血是胃出血的主要症状。患者在呕血前会感到恶心,便血前则会有便意。便后,可能会出现双眼发黑、心慌甚至晕厥的现象,同时伴随着面色苍白、口渴、脉快无力等症状。那么,胃出血的早期症状具体有哪些呢?
(一)发热。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现象,体温一般不超过38.5℃,持续3-5天。这一症状可能与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有关,也可能是慢性胃炎引发的。
(二)呕血与黑粪。这是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的特征性表现。大部分患者会有呕血或黑粪的情况。黑粪呈柏油样,粘稠且发亮;呕血则为棕褐色,像咖啡渣一样。
(三)失血。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会导致循环血容量减少,静脉回心血量相应减少,心排血量明显降低,出现头昏、口渴、出汗、黑朦、恶心、晕厥和心悸等症状。
当遇到胃出血的情况,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治疗期间以及治疗后,饮食控制尤为重要,以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那么,胃出血后的饮食原则是什么呢?
开始进食时,以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为宜,适量饮用牛奶。避免过酸过甜的食物,它们都会使产酸增多。饮食要少量多餐,保持温热,避免过热食物,因为过热可能会使胃黏膜血管扩张,不利于止血。浓茶和浓咖啡都应避免。如果食物清淡无味,可添加少许食盐。出血停止后,可逐渐增加食物的品种和数量。
胃出血是溃疡病的常见并发症。胃出血时,只要没有呕血,都可以考虑进食。但有呕血的病人必须禁食,以防止进食呕吐或呕血导致窒息。通常在停止呕血12小时后,无论是否还有黑便,都可以考虑恢复进食。如果再次呕血,则需要继续禁食。
了解胃出血的症状并注意饮食控制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如果你出现了胃出血的症状,一定要及时检查确诊。平时也要注意饮食健康,少碰烟酒,饮食宜清淡为主,并养成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希望大家对胃出血有更深入的了解,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