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心肌细胞坏死 干细胞研究新突破
心脏病治疗领域终于迎来重大突破!在全球居高不下的死亡率中,心脏病一直占据首位。而现在,中央研究院的一项创新研究给我们带来了希望。这项研究成功找到了通过刺激四种微型核糖核酸(microRNA)快速促进人类和老鼠心肌细胞成熟生长的新方法。这一发现对于治疗心肌细胞坏死或心脏衰竭的患者具有巨大的潜力。
心脏病在台湾的死亡原因中位居第二,仅次于癌症,且是某些器官的首要死亡原因。以心肌梗塞为例,大量心肌细胞在缺血几个小时内就会死亡。即使通过溶血栓药物或心导管手术进行治疗,也无法完全恢复心脏功能,甚至可能导致心脏衰竭,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心脏移植。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疗时,也可能因为药物的心脏毒性副作用而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病情加重。
人类心肌细胞无法自体复制,这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目前,科学家们尝试使用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式多潜能干细胞(iPS cells)来分化成心肌前驱细胞。但这些细胞缺乏成熟的肌节结构和间隙接合蛋白,只能产生微弱的胚胎期电生理信号,收缩力微弱且无法同步跳动。它们不仅无法用于药理和毒理测试,也无法提供细胞来源用于心脏疾病的细胞治疗,甚至可能导致患者心律不齐。
在这个背景下,中央研究院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的谢清河研究员及其团队经过9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通过刺激四种特定的微型核糖核酸(miR-125b、miR-199a、miR-221和miR-222),成功诱导心肌前驱细胞发育成成熟的心肌细胞。这一创新方法不仅可用于治疗心脏病,而且不会产生心律不整的副作用。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使老鼠心肌细胞在3天内成熟,人类心肌细胞在21天内成熟。
这项研究成果被国际知名期刊《细胞报告》选为封面论文,显示出其在干细胞研究领域的重要性。谢清河研究员本身也是台大医院心血管外科的兼任主治医师,他表示,这一成果未来可用于心脏疾病的致病机制、新药开发、药物和毒物测试、干细胞疗法以及个人化治疗。预计该治疗方法将于2019年开始人体试验,最快在2022年用于治疗心脏病患者。这一突破性的研究为我们打开了新的治疗之门,让我们期待未来更多关于心脏病治疗的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