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千里眼!错过黄金治疗期小心变成弱视
一名四岁男童来到门诊进行散瞳检查,原本100度的远视在经过散瞳后竟然转变为350度的高远视。男童的妈妈带着疑惑询问医生:“是不是远视度数越高,视力就越好,能看到更远的距离?千里眼是不是意味着远视1000度?”
其实,这是一个普遍的误解。远视并不等同于视力超强,能够看到遥远的千里之外。远视和近视一样,都是一种视力状况的描述,而非一种超能力。远视是指眼睛在看远处物体时能够清晰地看到,但在看近处物体时需要调节眼睛的焦距。而近视则是相反,看近处物体清晰,看远处物体模糊。远视和近视的程度与能否看到远处或近距离并没有直接关系。
这名四岁男童的远视度数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刚出生的婴儿会有轻度的远视,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孩子的成长,远视度数会逐渐降低。如果孩子的远视度数超过一定的范围,就需要进行眼科矫正。
许多家长误以为远视可以让孩子像拥有千里眼一样看得非常远,但实际上远视是一种光学疾病,可能导致视物模糊。人体的眼睛有一种自动聚焦的功能,可以克服轻度的远视,但对于高度远视的儿童来说,长期的视觉模糊可能会影响大脑视觉发育,甚至导致弱视。
弱视的治疗黄金期是在3到6岁之间。每位孩子在满3岁到4岁之间,都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弱视、远视或近视。对于确诊为高度远视造成的弱视的孩子,应该尽早佩戴正确度数的眼镜进行治疗。
那么,如何发现孩子是否有远视的征兆呢?远视的孩子在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肌需要加倍用力,这会导致眼睛容易疲劳、酸胀、甚至流泪。孩子可能会出现频繁眨眼、揉眼等动作,上课时可能不专心、不喜欢看书。但一旦停止近距离用眼或经过一晚的休息,这些症状会减轻或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的远视在一般的视力检查中并不容易发现,因为儿童的睫状肌很强、调节能力很好,可能会勉强看到。为了更准确地检测儿童的远视状况,建议在验光前使用散瞳剂帮助放松睫状肌。
高度远视的孩童如果错过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因为睫状肌过度用力而导致眼睛内聚,形成斗鸡眼。长期接收模糊影像可能会导致视觉中枢发育不全,造成严重的弱视后果。家长一定要把握住孩子六岁前的黄金治疗期。
由网友“无药可医”,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未经本站核实,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