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不动 走会痛 下肢血管通不通?
王妈妈热爱假日的徒步爬山之旅,但最近她的旅程中却出现了一些困扰。她在行走一段距离后,左脚会感到明显的下肢麻木和无力。短暂的休息后,她可以继续前行,但不久后症状再次复发。引起了同行女儿的高度关注,随即带母亲求医。经过医师的诊断,王妈妈出现了间歇性跛行,这被归因于周边动脉阻塞。
关于周边动脉阻塞导致的间歇性跛行,台大医学院内科教授黄瑞仁为我们揭示了背后的原因。随着饮食的西化,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患者数量增加,加上老化、抽烟等因素,导致血管粥状硬化,从而引发血管阻塞。这种阻塞可能发生在身体各个部位,如大脑动脉、颈动脉等。黄教授提到,发生在四肢周边动脉的阻塞,会导致下肢无力、行走疼痛也就是间歇性跛行。
台北慈济医院周边血管中心主任黄玄礼博士进一步解释了这一病症的四个阶段。在第一期,患者会感到患肢发冷、苍白及轻微的麻木感。到了第二期,腿部肌肉会因走路或运动引发短暂性缺血、缺氧,出现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如果病情进一步恶化,即使在静止休息时,患者也会持续感到疼痛,伤口难以愈合,甚至面临截肢的风险。
黄瑞仁教授指出,下肢动脉阻塞的病人往往伴随着心肌梗塞、脑中风或肾病变的可能性。一旦出现疑似周边动脉阻塞的症状,患者应该进行全面循环系统的检查,包括血管超音波、血管摄影及电脑断层扫描。在症状初期,可以通过药物扩张血管或避免血栓。而对于规律的运动,不仅可以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和血液的黏稠度,还可以增加侧枝循环的生成,缓解下肢局部缺血的问题。
当症状逐渐恶化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手术治疗。黄玄礼博士提到,虽然心脏血管支架在冠状动脉阻塞的治疗中应用广泛,但周边动脉阻塞的治疗并不主张植入支架。他建议优先考虑气球导管治疗,并指出如今有涂药气球可以预防血管内膜增生,但这笔治疗费用较高,需患者自费。
黄瑞仁教授提醒患者,不要因为疼痛而放弃运动。他建议进行规律的步行训练,每次至少30分钟,每周至少三次。通过这样半年的训练,患者会有明显的改善。
《走不动 走会痛 下肢血管通不通?》这篇文章由网友『单身女生』至本站。文章生动描绘了王妈妈的故事,同时深入了周边动脉阻塞的成因、症状及治疗方法。希望读者能够深入了解这一病症并关注自己的健康。但请注意,文章中的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疑虑请及时向专业医师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