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几种肉不能吃
关于肉类食品的选择与储存,是每个家庭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话题。对于许多人来说,肉是每日必备的食物之一,但如何挑选和保存肉类却常常被人们忽视。或许你会有这样的问题:肉质的保质期究竟有多长?哪些肉在变质后不能食用?今天,跟随肿瘤网小编一起,向李兴民副教授请教,学会如何成为一个健康的“肉食动物”。许多家庭习惯一次性购买大量肉类,分多次食用。李兴民副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肉最好现买现吃。在农贸市场购买的肉类,建议在冷藏室保存1至2天;而从大型超市冷柜购买的肉类,则可保存3至5天。若长时间将肉存放在冷冻室,一般可以保存一年。存放时间过久的肉不仅会导致营养流失、口感变差,还会影响食用安全。在观察肉类是否变质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首先看颜色。新鲜的肉表面有光泽,颜色均匀。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肉的颜色会逐渐变化。例如,新鲜猪肉呈红色或淡红色,牛羊肉颜色鲜红,而禽肉皮肤则为淡黄色或白色,肉色白里泛红。但如果肉的颜色变为深褐色或发黑,尤其是出现白色或黑色斑点时,说明微生物已经大量繁殖,这样的肉就不能食用。其次是感受肉的表面。新鲜的肉外表微干或湿润,切面稍潮湿,摸起来有油质感,但不发黏。当肉变质时,由于微生物的繁殖,会产生黏性代谢产物,导致肉表面发黏甚至出现拉丝。肉类表面发黏是变质开始的标志。再者是观察肉的弹性。新鲜的肉质地紧密且富有弹性,用手指按压后会立即复原。但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肉里面的蛋白质、脂肪逐渐被酶分解,肌纤维遭到破坏,导致肉失去原有的弹性。如果手指按压后的凹陷不能复原,甚至留有痕迹,那就说明肉已经变质。最后闻气味。新鲜肉具有正常的肉味,而变质的肉由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会产生各种异味。通过观察煮熟后的肉汤也可以判断肉质是否新鲜。新鲜的肉煮熟后,肉汤透明且汤面聚集大量油滴;而变质的肉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会产生许多低级代谢产物散落在汤里,导致肉汤浑浊。我们要学会观察并判断肉质的新鲜程度,确保食用的肉类安全健康。在储存肉类时,要遵循适当的保存方法并尽快食用。让我们成为健康的“肉食动物”,享受美味的同时确保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