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秋季进补八注意
在立秋之际,随着气候的转换,人们往往会感到倦怠和乏力。根据中医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需要特别注意。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所以我们要明智地选择滋补方式,避免盲目进补。
我们要避免无病乱补。一些人随意服用补品,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浪费,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例如,过量服用鱼肝油会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则可能导致发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我们必须明确补养的目的和需求,选择适合的补品。
进补要针对个人体质,虚实分明。中医讲究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的人不宜随意使用补药。虚症包括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类型,我们需要根据症状选择合适的补品。膳食的选择也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偏寒或偏热来进行。否则,不辨寒热而盲目进补,可能会适得其反。
进补应适度,避免过度。任何补药过量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例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能导致腹胀、食欲不振等问题。我们要避免过度进补,合理控制补品的摄入量。
虽然肉类是补品中的良剂,但我们不能仅以肉代补。肉类食物虽然营养丰富,但不易消化吸收,尤其对于胃肠功能减弱的老年人来说,过量食用可能不堪重负。肉类消化过程中的副产品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病等疾病。我们在进补的也要重视饮食清淡和营养均衡。
我们要避免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许多食物也有治疗疾病的作用。例如,芹菜、萝卜、山药等都具有补脾健胃、顺气宽胸、化痰止咳等功效。我们在关注药物治疗的也要重视饮食的调理。
我们还要关注“负营养”的保健观念,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长期用单一补品是不健康的,因为药物和食物都有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老年人需要全面调理身体,并根据不同季节的需求调整保健药物和食物。
我们要避免以贵贱分高低。那些昂贵的传统补品如燕窝、鱼翅等并无奇特的治疗作用。实用的、价格低廉的食物如甘薯和洋葱等却具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我们应该根据需求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不以贵贱来区分高低。对于老年群体来说,实用和价格低廉应该是滋补的原则。在立秋之际明智进补让我们保持健康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