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基本知识
儿科护理学:小儿成长之路的守护者
在生命的旅程中,儿科护理学作为一道坚实的屏障,守护着每一个小儿的健康与成长。这是一门涵盖了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综合性学科。面对的是一群在体格和智能上不断发育的小儿,他们有着独特的需要和鲜明的特征。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儿科护理学已经从单纯的疾病护理扩展到以病人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这不仅涉及到医学科学,还涵盖了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让我们来汇总一些关键的儿科护理学知识点:
新生儿的生理性体重下降,在生后的3-4天达到最低峰。小儿的生长发育有着明显的规律,存在两个高峰时期婴儿期和青春期。而在学龄期,虽然生长发育相对缓慢,但智力发育更为成熟。
关于小儿的生长发育,有一个生动的口诀:“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而乳牙的出齐时间是2.5岁,恒牙的开始生长则在6岁。
在护理中,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小儿的头围和胸围的发育。当小儿1岁时,头围和胸围大致相等。我们还要注意小儿的前囟闭合时间,一般是在1-1.5岁。
听觉方面,4岁是听觉发育完善的年龄。在这个时期,我们也可以开始训练小儿定时小便的习惯。而在幼儿期,由于小儿的好奇心和欲望强烈,需要特别防范意外事故的发生。
对于婴儿,头皮静脉是输液时的常用选择。对于体重过低的新生儿,我们称之为低体重儿,其中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更是需要特别关注。
新生儿产热主要依靠的是棕色脂肪。正常的呼吸频率是每分钟40-45次。出生后12小时内,新生儿会开始排出胎便。
在新生儿中,败血症的常见原因是葡萄球菌。而对于新生儿肺炎,胎粪吸入性肺炎是最严重的一种。宫内感染性肺炎的常见病毒是巨细胞病毒。
我们要知道,营养不良可能导致婴儿体重下降超过正常范围,而这种状况与缺乏热量和蛋白质有关。喂养不当是导致婴儿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小儿肥胖也是成人多种疾病的诱因,如冠心病、糖尿病等。而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手足抽搐则是由于甲状旁腺反应迟钝所引起的。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涉及多方面的综合性学科,旨在保护每个小儿的健康与成长。每一位儿科护理人员都是小儿成长道路上的守护者,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小儿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