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补药应该严格遵守的原则
随着健康理念的普及,养生保健医学在我国逐渐兴起,各种营养补剂也应需而生,种类繁多,让人目不暇接。面对这些补剂,一些中老年朋友出于对自己身体健康的担忧或偏听偏信,常常盲目地大量服用补药。这样的做法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增加疾病负担,影响健康。
服用补药的目的在于增强体质、恢复元气、提高免疫力,或是为了防治老年病、延年益寿。“补”是针对“虚”而言的。只有在我们身体正气不足、虚象明显的情况下,才需要进服补药。中医将虚证分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脾虚、肾虚等多种类型,针对不同的虚证,需要采用不同的补益方法。服用补药时,应遵循“辩证论治”的原则,确保补而不偏,避免“补而助火”的反效果。
那么,在服用补药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要辨别病证的虚实阴阳。所谓的“补”,就是补充病人身体中的虚亏和不足。中医的病证表现往往错综复杂,有的人虽然看似体虚,实则还夹杂着实证。对于“虚中夹实”的病人,进补反而会加重病情。在进补前必须辨清阴阳虚实,遵循医嘱,有的放矢。
要掌握适当的药量。补药需要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才能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运用补药补虚养身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可能导致脾胃消化无力,引发胸腹胀满等不适,甚至引发其他病证。对于急需补益的情况,如大手术或大出血后的气血大伤,可以急用人参等重剂补虚救治。而对于慢性病或急性病后的调养期,则可使用药性平和、药力和缓的营养补剂,分多次少量饮服。
还要注意煎服方法。补益药饮片多为植物的根、茎块状,质地致密,需要先将药浸泡于锅内2小时,然后加水至药平,以文火煎1个半小时左右。每剂药应煎两次,将所取之药汁在饭前空腹服或早晚分服。
要掌握补益的季节时机。进服补药多用于年老体虚或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对于年老体虚者,宜在冬季补益。而对于患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且冬季病情加剧者,应在夏天进服补药,即所谓“冬病夏治”。
服用补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能擅自滥服。应注意感冒或感染性疾病期间暂停服用。编辑提醒中药汤剂不宜过夜服用,以确保药效与安全。让我们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更加谨慎、明智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补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