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说明
在古老的中医智慧中,感冒被看作是人体与外部环境的一场较量。当外界的风邪侵入人体时,人体抵抗力不足,便容易引发感冒。风邪常常伴随着其他外邪如寒、热、湿、暑等一同侵袭人体,使得感冒的症状多变且复杂。
风寒感冒,是当寒邪侵入体表时的一种病状。患者常常感到畏寒,想要多穿衣服以抵御寒冷。寒邪的特性使其还会引发打喷嚏、流清鼻涕、咽喉痒等早期症状。由于寒邪的“收引”特性,患者还可能出现无汗、头痛,甚至四肢酸痛等表现。当外邪侵袭人体时,人体会调动自身的“正气”与之抗衡,这时患者就会发热。在风寒感冒中,虽然患者感到怕冷,但身体仍可能发热。当病情进一步发展到肺部时,就会出现咳嗽、咯痰等症状,此时的痰液多为清稀的白痰。针对风寒袭表的病症状态,治疗时应以辛温解表、宣肺止咳为主,并根据主要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
风热感冒则是与风寒感冒截然不同的病状。当风热相挟袭表时,毛孔开放,人体会发热、出汗、怕风。患者还可能出现咽喉红肿疼痛、口感微渴、咳嗽、痰液黏稠等表现。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刚开始表现为风寒的感冒患者,可能在35天后,寒邪“化热”而表现出风热感冒的症状,这时治疗方法需要相应调整。
对于风热感冒的治疗,辛凉解表、清热肃肺是主要方法。在选择药物时,可以根据具体症状来选。如果发热明显,可以选择柴胡口服液等;如果发热、咳嗽、咽痛,双黄连口服液等则是不错的选择。板蓝根冲剂也可作为风热感冒的预防用药。
虽然感冒是常见病,但如果咳嗽、咳痰症状加重,伴有胸痛,或病情持续1周以上不见好转,或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应警惕继发肺炎的可能,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关于姜汤的使用,人们常认为感冒时喝姜汤可以缓解症状。但实际上,感冒有风寒、风热之分,并非所有感冒都适合用姜汤来治疗。生姜适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喝一碗热姜汤或红糖姜水,可以让患者微微出汗,确有祛寒之功效。但如果是风热感冒,人体已经感受了热邪,此时再服用生姜类的温药就如同火上浇油,适得其反。治疗感冒时必须根据病情辨证论治,不能一概而论。
中医对于感冒有深入的理解和治疗方案,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该根据自身病情和症状来选择合适的方案,避免盲目使用不适合的方法导致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