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炎性肠道疾病恐并发大肠癌!掌握腹痛、腹泻、血便5大警讯早就
你是否长期受到腹泻和腹痛的困扰?是否曾经经历过“拉,不拉多”或者“惊,急拉”的症状?如果你有这样的症状,而且已经持续3个月以上,那么要小心,可能是发炎性肠道疾病在向你发起挑战!特别是在季节转换之际,天气忽冷忽热,更要提高警觉。
发炎性肠道疾病,这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主要在年轻人中较为常见,尤其是20-40岁的青壮年为主要发病群体。据台湾小肠医学会理事长、林口长庚医院胃肠科主任苏铭尧表示,发炎性肠道疾病(IBD)是由于肠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和错误识别所引起的。相较于1998年,现在的发炎性肠道疾病患者已经增长了近30倍,约有4千多人。
发炎性肠道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氏症。两者的症状虽然有所区别,但都令人痛苦不堪。克隆氏症和溃疡性结肠炎都是肠道发炎的表现,日本的安倍晋三首相也曾深受溃疡性大肠炎之苦,一天之内频繁如厕30次,让人深感痛苦。
台湾发炎性肠道疾病病友会会长杨式光分享了他小儿子的经历:在大学时期,他儿子频繁腹泻,体重急剧下降,并出现了肛裂和肛门瘘管等问题。多次进出医院仍无法确定病因,直到进一步检测才被确诊为克隆氏症。经过切除部分小肠、装设肛门造口以及长期使用生物制剂等治疗,他儿子不仅完成了大学学业,现在的工作表现也十分出色。
对于发炎性肠道疾病患者来说,肠阻塞是常见的病症之一,甚至需要接受多次切肠手术。这些手术可能导致短肠症,必须通过静脉注射补充营养。而且,由于肠道反复发炎,患者并发大肠直肠癌的风险也会增加。
虽然发炎性肠道疾病无法根治,但患者不必过于担忧。症状较轻者可以通过5-ASA药物、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来稳定病情。即使是病情较严重的患者,也能借助生物制剂的帮助达到治疗目标,以控制病情。发炎性肠道疾病的治疗目标在不断进化,包括改善临床症状、恢复肠黏膜正常、缓解病理上的发炎反应等。
当你出现莫名的腹痛、腹泻、血便、体重下降和发烧等症状时,这就是发炎性肠道疾病的五大警讯。如果你反复发作这些症状,一定要尽早就医检查并接受治疗。掌握这些警讯,及早发现和治疗发炎性肠道疾病,才能有效降低并发大肠癌的风险。
文章由网友『特别关心』至本站,未经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