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堂肿瘤专家戴春海中医治癌特色 是控制瘤体转移
中国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南京太乙堂中医院肿瘤专家戴春海院长,从事中医临床与研究工作长达40余年。戴院长对中医肿瘤治疗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手术和放疗、化疗虽然是主流治疗方式,但存在诸多不足。
戴院长介绍,消灭肿瘤细胞的速度,手术及放化疗的效果远超中医。但一味堵杀的治疗方式也存在诸多不足。例如,肿瘤手术可能导致的出血和创伤大,容易引发气血亏虚、脾胃虚弱等症状。化疗后,可能出现严重的抑制、重症感染、血小板低下等,导致无法进食,甚至危及生命。放疗后,也可能出现严重的放射性肺炎、脑炎、肠炎等,影响脏器功能。
对于早期肿瘤,手术切除后没有复发的情况也存在。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手术完全切除癌细胞,而在于手术时的正气旺盛,免疫功能强大,足以清除残余肿瘤细胞。
在中医视角中,正虚邪实是肿瘤的主要病机。正虚即正气亏虚,由脏腑阴阳失衡导致,表现为免疫力低下、体质虚弱、抗病能力差;邪实则是邪气盛,容易导致体内残余肿瘤细胞再度活跃,瘤体增大或发生浸润、转移。
戴院长强调,中医治疗肿瘤从阴阳失衡的正虚邪实出发,注重改造肿瘤机体内环境,使其不利于肿瘤生长,实现遏制瘤体转移的目标。扶正和祛邪是中医治疗肿瘤的两大核心。扶正即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改善放化疗毒副反应,增强体质和免疫力,消除致癌因素,使癌细胞逆转,达到抗癌目的;祛邪则是祛除身体致病的因素和病理产物,实现邪去正安的目标。
在扶正祛邪的过程中,戴春海院长特别指出,应注意根据正邪情况确定先后。当正气严重亏虚时,应首先扶正补虚,待正气恢复后再攻邪;如果邪气盛而正气不太虚,则应抓住机会祛邪。他也强调了在攻邪过程中应重视健旺脾胃的重要性。胃为水谷之海,胃强则五脏之气皆壮。因此在使用清热解毒、化痰软坚、活血化瘀等药物时,应适当添加补中益气、健脾益胃的中药,以促进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戴春海院长指出,对于中晚期癌症患者,更应注重脾胃的调理。放化疗后往往会出现胃气衰败的现象,需要通过中医药调理恢复其脾胃功能,提高食欲和增强胃气。临床上应采用健运脾土、芳香醒脾的方法,使用扶正健脾类消食方药来恢复胃纳脾运功能。
戴院长总结说,“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癌的根本大法。中医治癌虽然也不忘攻伐和抗癌消瘤,但其核心在于改造机体内环境,阻遏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瘤体的转移,实现人瘤和谐共存的目标。”这与西医治癌的方式存在根本区别。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 尤其要重视健旺脾胃, 为身体的恢复提供充足的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