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澄清全民医保的内涵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深入,“全民医保”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话题。各类媒体和会议都在热议这一议题,但人们对全民医保的理解却存在诸多差异。澄清全民医保的内涵和评价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全民医保的由来,其源自英语的“universal coverage for health”。它不仅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居民在健康方面享有充分的保障,更强调制度、卫生服务和经济风险等方面的均等化保障。理解全民医保的内涵,不能仅仅从保障制度或疾病经济风险分担的角度来考量,还需要关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公平性、可及性以及责任性等多方面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全民医保的译法并不完全对应英文原意,因此我们需要在理解时加以注意。
在我国,全民医保的发展与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多项医疗保障制度,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也得到了较快发展。这些制度已经覆盖了我国绝大多数城乡居民。有人认为只要多项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民,就实现了全民医保,这种观点其实并不准确。真正的全民医保应该是一种更高层次、更全面的保障,而不仅仅是覆盖人数的简单统计。
那么,如何评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全民医保程度呢?我们可以从五个维度进行考察:首先是覆盖人群的数量,也就是多少人群被纳入保障范围;其次是保障的内容,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药品等各个领域和项目的覆盖范围;第三是保障的水平,即补偿制度的补偿程度;第四是风险分担的层次,即在多大范围内分散疾病风险;最后是制度的统一性,即卫生服务和保障待遇的均等化程度。这五个方面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评价全民医保程度的重要标准。
全民医保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概念,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口号或目标。要实现全民医保,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考虑和努力。我们也需要不断提高全民医保的普及程度和保障水平,让每一个居民都能享受到均等的卫生服务和保障待遇,实现健康权利面前人人平等的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