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掏耳朵易得癌 罕见外耳道乳头状瘤解析

癌症诊断 2025-07-22 16:06肝癌症状www.aizhengw.cn

珍爱双耳,远离棉签与掏耳勺

生活之中,许多人在餐后闲暇或无所事事时,习惯于顺手拿起耳勺掏耳,更有甚者,养成了以发夹、指甲等硬物挖耳的习惯。掏耳的舒适感令人陶醉,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一行为背后潜藏的危险。脆弱的耳道皮肤在我们的每一次掏挖中,都有可能受到损伤,细菌亦会随之侵入,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甚至可能引发癌症。

人体外耳道的皮肤是非常脆弱且敏感的,它与软骨膜紧密相连,皮下组织稀少,血液循环不佳。掏耳时的稍微不当用力,便可能导致外耳道损伤、感染,进一步可能发炎、溃烂。更甚者,过度的暴力掏挖可能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听力下降,引发中耳炎,最终导致耳聋。频繁掏耳会刺激耳道皮肤,容易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虽然此瘤为良性,可以手术切除,但切除后极易复发,多次复发甚至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

那么何为外耳道乳头状瘤呢?它其实是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的良性肿瘤,由鳞状细胞或基底细胞长期受刺激而增殖。此种瘤多发生于外耳道的外段皮肤,与上皮层特别是基底细胞层的增殖有关。在中国南方,男性中较为常见。其病理改变与其他部位皮肤上的瘤相同。

乳头状瘤的发生与雌激素的过度刺激密切相关。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间歇性、自主性的乳头血性、浆液血性或浆液性溢液,或可在乳晕部位触摸到肿块。

早期外耳道乳头状瘤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逐渐明显。主要包括耳内阻塞感、痒感、轻度听力障碍,以及在挖耳时容易出血,有时甚至能挖出“血块”状物。若继发感染,则会出现耳部疼痛及流脓。检查时,可见肿瘤多充塞外耳道外段,甚至露出在外耳道口。肿瘤表面高低不平,如桑椹状。无继发感染时,肿瘤色泽棕红且坚实;若继发感染,则可能充血、肿胀。

预防外耳道乳头状瘤,首先需戒除挖耳的不良习惯。挖耳不仅可能损伤皮肤、引起感染,还经常刺激皮肤,增加生长“外耳道乳头状瘤”的风险,使耳道经常出血,甚至影响听力。还要防止污水入耳,在洗头、游泳时可以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净的棉球堵塞外耳道。在患病期间,应避免食用酒类、辛辣食品、腥物、淡水产品、海鲜等。

最好的、唯一的预防方法就是不掏耳朵。让我们共同珍爱双耳,远离棉签与掏耳勺,让耳道得到应有的呵护。保持耳朵的清洁与健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让我们行动起来,珍爱我们的双耳,远离不必要的风险。

上一篇:鼻咽癌的筛查和诊断靠什么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