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钟情”粗粮易导致营养不良
当代生活里,粗粮已然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饮食新宠。各式各样的粗粮美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不仅口感独特,更富含膳食纤维,为我们的健康带来了诸多益处。吃粗粮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误区,需要我们注意。
人们为了追求粗粮的口感,常常会对其进行各种加工,如煎炸、添加调料等。这些做法往往会破坏粗粮本身的营养价值,使其失去原有的健康功效。有些人误以为多吃粗粮有益无害,于是大量摄入,结果导致营养不良,反而损害了健康。
粗粮,相对于我们常吃的精米白面,主要是指一系列谷类、杂粮。这些粮食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还能增强肠道功能,防治便秘。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多吃粗粮。胃肠功能较差的60岁以上人群及消化功能不健全的儿童应少吃粗粮,并注重粗粮的细吃。对于消瘦、营养不良、免疫力差的人群,以及生长发育期青少年、孕妇、产妇等需要营养素较多的人群,为避免粗粮干扰营养吸收,也不宜多吃。
黄豆营养丰富,适合骨质疏松、更年期的中老年人食用,但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则要少吃。患有肠胃和消化道疾病的病人,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食粗粮。慢性炎、慢性胃肠炎的病人要少吃粗粮。患有胃、肠溃疡等疾病的人,应避免吃粗粮。
对于消化功能不良的人来说,吃粗粮更要讲究。不宜空腹吃,应在吃粗粮前先吃一些软的、精细的食物。可以选择一些经过加工的粗粮面食,如玉米面、小米面、荞麦面等。将多种谷物混合在一起蒸成发糕再食用,既营养全面,也容易消化。每餐只吃七八分饱,感觉饿了可以吃点零食。
正常人每天一次粗粮为宜,而高血压、高血脂以及高血糖人群则可安排一天两次。吃粗粮的最佳时机是在中午,人体消化功能较好。需要控制体重和血脂的人,食用粗粮最好安排在晚餐。晚餐宜吃不胀气、促睡眠的粗粮。通过搭配改善口感,“粗粮细作”,便于消化。建议晚餐可以喝碗小米粥或吃大米小米做成的“二米饭”,因为小米有利湿健脾、镇静安眠的功效。
吃粗粮要讲“按需定量”。不同人群对粗粮的需求是有差别的。在摄入粗粮时,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营养需求来合理安排,避免盲目跟风,才能真正发挥粗粮的健康功效。